等待处理…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国企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等条件,既可以帮助一些国企走出困境,又有利于缓解再就业压力,而民营企业自身也可借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是双赢之举。然而,由于观念、体制等重重障碍

民企“参改”难吃难消化

2023年12月19日

1999年,西安海星集团收购了河南的一家血液制品研究所,重新注册成立了海星郑州邦和制药有限公司。但在管理人员进驻后,发现企业内新旧之间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撞击很厉害,原先的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适应,老职工不能接受新公司的管理理念和制度。

此外,海星集团近年来也先后与西安、安康、宝鸡等地的部分国有企业进行意向合作洽谈,但是进程缓慢,虽然当地政府很支持,但是某些单位的领导却以各种理由予以阻挠,漫天要价,不配合收购工作。

海星的遭遇是我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近年来,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有了相当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需要寻找一个新的飞跃式发展的空间,而国企改革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空间。据统计,目前,我省已有2089户民营企业以租赁、收购、兼并、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并且呈现出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的势头。

然而,省民企协会副会长姚生泉坦言,在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的背后,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其实面临着重重障碍。

首先,由于我省国有资产存量过大,国有经济比重依然偏高,影响并制约了民营资本的参改进程,而国企的退出渠道不通畅,也使得许多劣势企业难以顺利退出。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国企的领导和职工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国企领导为维护自身利益总是设法阻挠,职工则想借此获得更多补偿。另外,大部分企业背负的冗员多,承担大量企业办社会职能离及退休职工等沉重包袱,这样的企业不容易“吃掉”,“吃进去也难以消化”,使得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热情大打折扣。

行业准入问题是民企进入国企的第二大障碍。据调查,民营企业投资的近三十个领域面临着“限进”障碍,如银行、保险、证券、通信、电力、轿车等行业;另外,体制性障碍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前置审批环节繁多等也使民企难有作为。

第三个制约因素是产权交易市场的不规范。评估改制企业的固定资产时,往往对其使用年限、折旧率、装备水平等因素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资产评估价值往往过高,对被收购企业的债务评估不实,资产评估周期长,加上害怕国有资产向民营企业转让造成流失的观念,严重阻碍了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组改造的进程。

据统计,虽然我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年有600多亿元的存款贷款差,但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对民企信贷支持力度不大。信用担保从1998年开始发展,但担保机构规模太小、担保成本又高。截至目前,累计担保贷款不足5亿元。因为资本市场结构单一、投资品种不足和融资条件欠缺,除每年自融资不足200亿元外,我省民营企业每年的资金缺口高达800亿元。缺乏资金,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对重组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协调、服务,对企业发生的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及时加以解决,而且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不利于民企参改活动的开展。

搞活国有企业的出路是走向市场化,民营企业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所具有的生机和活力,正是陷入困境的国企所缺少的。然而,由于现实存在的种种难以逾越的障碍,我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的热情正在消退,而那些已经参改的企业,其成功的例子是很少的,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许多制约状况得不到根本转变,我省民企参改的前景堪忧!本报记者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厂务公开栏要办到职工心坎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8/30/3485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