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非洲人善于奔跑的秘密

2023年12月19日

安 然

1968年,肯尼亚人基普·凯诺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勇夺男子1500米赛跑的冠军,并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那以后,基普·凯诺的同胞一直延续着他的辉煌。

令人惊奇的是,创造这些成绩的世界级选手都来自肯尼亚的瑞弗特峡谷地区,他们同属于一个叫做卡伦金的部落,而这个部落的人口总数只有300多万。

在中长跑项目的“卡伦金现象”出现在东部非洲的同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短跑名将则大多出生于西部非洲。对于非洲人突出的奔跑天赋,科学家们除了寻找运动生理学的解释外,也一直在进行遗传学的探索。

萨丁领导的丹麦哥本哈根肌肉研究中心一直关注肯尼亚人所创造的运动奇迹,他们对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肯尼亚人进行了生理结构的比较。经过近十年长期、系统的研究,他们排除了上述解释卡伦金人运动才能的各种假说,而把持久的耐受疲劳

的能力作为研究的切人点。

乳酸盐是在肌肉疲劳、缺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萨丁对欧洲和肯尼亚的运动员进行了比较,发现肯尼亚人血中乳酸盐的积蓄比较缓慢,在吸人同样氧气量的情况下,他们实际上能够多维持10%的奔跑距离。这一点就像空气动力性能良好的汽车能够行驶更多的里程一样,肯尼亚人对“燃料”的使用效率更高。

萨丁的研究中心得出结论:由于身体结构上的优势,肯尼亚人摆动四肢所消耗的能量较少,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此外,萨丁在另一项研究中还发现,在肯尼亚长跑好手的骨骼肌中,有一种酶的浓度较其他人高,这种酶能够通过减少乳酸盐的生成,而加强体内脂肪酸的氧化能力,使肌肉从自身生化反应以外得到能量补充。这也被认为是肯尼亚人更能够耐受疲劳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与热衷于探究肯尼亚人的中长跑天赋相比,西部非洲人超强的短跑才能有点被科学界漠视了。实际上,在历史上最好的500个百米赛跑成绩中,只有6个不属于具有西非血统的运动员。

现有的研究表明,与白种人相比,西部非洲人的体型优势在于,他们的骨密度更强、脂肪较少、臀部小、大腿粗、腿长、小腿轻巧。不仅如此,东、西部非洲人体格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传奇的肯尼亚长跑健将都身材瘦小,体重一般在50到60公斤之间;而西非的短跑明星们则高大健壮,体重比东非人平均要重30公斤以上。与这些外在的特征相比,东、西非人在身体上更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肌纤维的类型不同。萨丁的研究表明,在擅长于中长跑的东非人的肌肉中,90%以上为慢收缩型肌纤维(I型);而西非人的肌纤维则有67.5%以上属于快收缩型(Ⅱ型)。慢收缩型肌纤维含有更加致密的毛细血管网,周围被许多线粒体包围;快收缩型肌纤维含有更多的糖,以及在缺氧情况下产生能量所必需的酶。

显而易见,东、西部非洲人的这些身体结构上的差异是有各自的遗传背景的。然而,人们目前“跑步基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澳大利亚科学家诺斯发现两种类型的a辅肌动蛋白—3(a—ac-tinin—3)基因,对上述肌纤维的种类有所影响。马德里欧洲大学的穆勒斯则发现血管紧张素I(ACEI)基因在非洲的长跑健将中分布广泛,具有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价值。

实际上,对于肯尼亚的中长跑天才们来说,基因的特性加上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共同给他们带来了优势,同时,骄人的成绩也根本离不开他们刻苦的训练。

上篇:母语影响人类思维方式
下篇:炎黄子孙的“印记”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9/03/34952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