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民工荒”启示

2023年12月19日

彭庆杰

《新闻周刊》2004年第29期报道,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民工荒”。这些省所辖的12个城市,用人单位的招工名额为108.7万人,但求职的只有70.4万人,缺口38.3万人。珠三角的企业普遍感到了“招人难”。

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从报道中可以寻到几条。一是工作条件差。城市里最脏、最重、最苦、最危险的活都是民工干,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二是工资待遇低。一般民工每月只有600元左右的工资,加班加点大都不加工资,而且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工伤得不到补偿,不给民工缴纳社保资金。三是人格不平等。不少企业对民工缺少起码的人格尊重,随意打骂民工,扣押身份证、暂住证,限制民工人身自由,有的甚至出厂门搜身,侮辱人格。四是机会成本增加。中央农村政策的落实,粮食价格的提高,进城打工收入低,与种粮相比不划算,许多青壮年农民选择了务农种粮。五是民工结构变化。现在的民工年轻,有一定文化和维权意识,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进城打工是以生存为目的,而是更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对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选择,比他们父辈的要求高,不再盲目进城务工。六是民工分流加快。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人往高处走”,哪里劳动条件好、待遇高、人性化待民工,劳动力就往哪里流动,辞工的现象很普遍,民工变成了卖方市场,可以对企业说“不”了。有的老板说:“过去是企业挑民工,现在是民工挑企业了。”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至少对我们有两点启示: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了,劳动力成了卖方市场,原来存在的那些具有原始积累形态的对民工的剥削、歧视、欺诈和人身伤害也就自然消失了,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国民待遇”也将逐步变成现实,以致政府由只青睐资方而变为也把眼光投向善待民工了。第二,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增加劳动输出的契机。我们可以利用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扩大劳务输出,既可分流农村劳动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使本地用工单位改善用工环境,逐步改变民工的弱势地位。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举报价格违法也能中大奖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9/2004090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9/07/34960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