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7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的1/6。而天落及时雨,既没有补充地下水,又造成地面交通瘫痪,最后眼睁睁看着宝贵的水资源顺雨水管道白白泄走。
陕西省气象局影视中心负责人汪志祥介绍说,“每年仅西安城区白白流失的雨水就达5—8亿吨,今年更有望突破10亿吨。而西安市所有的供水工程每年最多也就能供应4亿吨水。所以,解决西安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使降雨充分补充地下水。”而城市自然降水不能很好下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面与河道的过度硬化(硬化包括柏油、水泥路面、广场、铺装地砖的人行道等等)。
据了解,西安市目前的雨水全部通过市政管网排往皂河、漕运明渠、幸福渠、浐河、灞河这5大排洪系统,最终进入渭河。过度硬化的地面遇雨根本无法形成渗流,而全成为地表径流,顺着地势汇聚到低处,流进下水道中;加之排洪系统年久失修,排水能力低下。因此,每遇大雨、暴雨,西安市就有49个点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其中城区固定的积水点有17个。
到今年年底,皂河综合治理三期工作及市政管网建设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将相继竣工。然而,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这并不是意味着西安城区可以彻底告别积水了。其原因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二环外不少农田都建起了开发区,而硬化了的地面下,多多少少存在着市政排水管道不配套的现象。此外,西安南靠秦岭,北依渭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排水以重力流为主,但过去长安区没有排水设施,雨水在农田渗流,而现在许多农用地都成了硬化的地面,雨水只能通过路面径流,由此导致的南郊积水又怎能消除?!
西安地裂缝带自1976年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直接的原因是由于过量抽取深层承压水引发地面不均匀沉降,间接也是雨水得不到下渗补充的结果。硬化的地面也使得西安夏季地面温度不断升高。而流失的雨水裹挟着雨水道中的污物涌入渭河,又严重污染河水。
由此看来,这样的城市系统显然不科学。专家指出:“硬化地面是方便出行的必须,解决雨水下渗,并不需要拆毁全部的硬化地面。现有的马路和绿化带之间通常用水泥台作隔断,这就导致雨水滞留在路面上,只要采用传统建筑的办法,在这些水泥台上打洞,并用碎石堵住洞口,就可以使路面上淤积的雨水顺着洞口流入绿化带,浇灌植物并通过植物根系渗入地下,而且洞口的碎石也可以防止泥水或沙尘涌出,留住了雨水还不污染空气。”
西北建筑科技大学学生汪军平告诉记者,要实现雨水下渗其实有许多种方法,如用透水砖或碎石铺人行路;用孔型混凝土砖铺设广场和停车场;用实心砖,就让砖与砖之间留出空隙;增加绿化面积,西安的绿化面积只有国家规定的20%—40%等。
据资料介绍,按照德国的标准,城市面积的80%必须是透水的,否则无法保证地下水支出与补充的平衡。与之相比,西安以及众多城市,相距甚远。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