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妈想买缝衣针,找遍了大商场,就是买不到,有人告诉她,去庙会上买。不只是买小东西,在城里呆久了,免不了想出门换个眼,逛庙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西安莲湖路上的劳武巷,逢星期四和星期日,就有自发的庙会,花虫、鱼草、日用百货,乃至大商场里见不到的针头线脑,庙会上都有。你听,卖金鱼的吆喝着:“捞鱼了。”卖花的直夸自己的花开得艳,花期长。卖衣服的自己身上穿一套当模特,招眼又实际。
没有人知道庙会起于何时,反正一到时候,大清早,从劳武巷西头,至教场门,满街都是买卖人。街边人行道上放满折叠床,衣服、鞋子、布匹堆放其上。卖花草、鱼虫的则占据了路口等有利位置,老百姓对都市庙会是有爱有恨。 庙会上的东西多而便宜是老百姓爱的主要原因。一件同样的衣服在商场里卖上百元,这里只要几十元。大商场里见不到的缝衣针、棉线等家用小东西都有。居家过日子勤俭是根本,家庭主妇们很爱在庙会上买东西,一盆月季花只要十几元钱,还带花肥,卖花的还教你养育常识;一双绣花鞋,几元钱便能穿到脚上;做被套买块花布,灶台上买把铲子,都想着去庙会上。遇着熟人,打个招呼,老百姓还能从庙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过去住平房时代的一种亲情。去年防“非典”时暂时取消了庙会,周围的人还相互打听何时恢复?
要说恨庙会主要缘于庙会带来的副效应。通往劳武巷的小巷本来就窄,一有庙会,大清早,卖花的、卖衣服的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导致交通更加拥挤。附近有幼儿园、小学和医院,送孩子的家长及病人家属,一遇庙会就叫苦不迭。走不动,动得慢。小商小贩和个别逛会的人随意丢弃垃圾,散会以后,满街的碎纸烂屑,下水道上都是脏物。小偷还不时光顾庙会,丢财失物时有发生。
群众呼吁,既然庙会已经存在,且为周围群众带来方便,那么有必要在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市场上要有专职管理人员维持秩序,督促商户有序交易。让逛会者在回归亲切的同时,享受安全、文明有序的服务。
本报记者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