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俊·
在学校,某个班叫“雷锋班”“邱少云班”等并不奇怪,而用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还很少见,重庆市教委有个新措施,班主任也可以享受这种命名待遇了,当然,条件是班主任必须够优秀。这个决定看似重视班主任的工作成绩,至少是给予了难得的“荣誉”,可惜的是不够妥当。
凡名称,一般要求具有稳定性,以英雄模范或荣誉称号命名班级,就符合这个特点,而以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则不一样,中途如果有特殊原因要调换班主任怎么办?再者,班主任是不是跟班上也是个问题。如此,这个“特色班名”要么名不副实,要么就重新更名。不考虑到这个实际问题,恐怕一遇到具体情况就难办了。还有一些因素也需要考虑:人们是否习惯这种叫法,全班学生乐意这么命名,等等。
班主任之优秀,更多的是个人荣誉,不足以成为具体班级的荣誉。换种方式讲,班主任不是教了某个班才优秀的,而是多年的实践磨炼出来的结果。将个人荣誉赋予某个特定的集体,或者说强加给某个集体,这种作法就使荣誉错位了。从教育者的常规心态讲,就是被评上优秀班主任的老师也未必赞成这种作法。
与出台这个措施的同时,重庆教委还在讨论班主任“心理减负”问题,既然如此,这个措施岂不是无形中又给班主任增加了新的“心理负担”?一线老师都知道,校内的日常评比够多的了,就班级管理这一块,仅就一日常规检查来看,就有一天一小查,一周一小结,月底大排名,不用说各项大大小小的比赛活动了。要说“评比天天”无时不在也不为过。
班级名称的起法也能反映出教育管理的艺术性,不少学校做过有益的探索,改变了“年级加班级序号”的习惯命名方式,比如有的借用英雄模范、科技文化名人,有的根据教学内容或德育需要命名。但这些命名多是学校决定的,如果让全班学生自己起班名,情况会如何?不过,这是本文话题之外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