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云
在时尚中发现商机
张静,1978年出生一于重庆市秀山县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是当地普通的农民,母亲是乡村美术教师。张静从小经常跟着妈妈到教室上课,因此,她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学后,张静经常在课余时间,背着画板到周围的田野、森林写生。
大专毕业后,张静留在了重庆。为了生计,她干过洗发水推销员,做过报纸的广告业务员,当过售楼小姐……尽管生活艰苦,但张静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解放碑是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也是重庆最时尚的地方。她从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用来买胶卷,几乎每天下班之后,她都要跑到解放碑拍摄。后来,她因此认识了解放碑附近一个酒店的负责人。在他的帮助下,张静在这家酒店做了前台的接待员。张静把自己实地拍摄的作品进行时尚分析后,写成文章投给一些时尚杂志。
令张静意想不到的是,她的稿子每投必中。不久,张静又根据编辑的要求,经常做一些时尚潮流的预测。2002年8月,她收到的第一笔稿费竟超过了她在酒店打工的收入。为了集中精力写作,2002年9月,张静毅然辞掉了酒店的工作,专门做时尚预测。
一天,在服装厂做设计工作的成平到张静家玩,看到张静发表的文章和她对时尚趋势的预测后,兴奋地说:“我们厂正在向社会征集时尚预测,我们厂长正为找不到好的时尚预测苦恼呢。”当天,成平离开时拿走了一份张静的《秋装趋势报告》。两天之后,成平给张静送来500元钱,说张静的一项预测被他们厂选中了,那笔钱是给她的辛苦费。果然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那家服装厂按张静的思路设计的新服装。有了回报后,张静热情高涨,她每天都背上摄影包,疯跑到解放碑,对着那些新的东西猛拍。通过对这些新东西的整理,当月,她给这个服装厂做了五个潮流预测,其中四个最后被采用。结果,那个月张静就赚了2000元钱。
后来,张静查阅了很多资料。她知道了自己现在从事的是刚刚兴起的职业——时尚捕手。他们就像天气预报员一样,要迅速、准确地预报时尚信息与走向。资料还显示,欧美一些时装公司、模特公司、广告公司均设有薪酬丰厚的“时尚预测员”,其任务就是逛街,观察行人的穿着打扮,从中获得灵感。
看到这些,张静马上意识到国内的很多企业也需要时尚捕手,所以,这个市场应该十分巨大。于是,她决定做一名专职的时尚捕手,为众多商家捕足时尚信息。
在追寻美丽中找到金库
有一天,张静和几个同学去看望大学老师。在和老师的闲聊中,张静说出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老师很支持她干这种新鲜的、挑战的工作,并对她说:“时尚不应该局限在一个领域,你应该在很多的地方发现美丽。”
从那之后,张静收集素材的时候,就把目光放宽了:市民们喜欢喝什么饮料,喜欢打哪种样式的伞……甚至,张静看到有个别人把棒球帽反戴,或是把遮阳镜箍在额头上时,都会思考:这个物品将来会成流行品吗?大众对此的认可度会是多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张静购买了知名报刊和市场调查方面的书籍,一有时间,她就如饥似渴地读那些书。有了理论的指导和实际操作经验后,张静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仅一个月里,她就一口气完成了15个调查报告,涉及包括对服装、瓶装水瓶等五个方面的预测。
不久,这15个调查报告中的三项被成平所在的服装厂采用了。张静把剩下的调查报告分别投向了相关厂家。比如她把《瓶装小水瓶流行趋势的分析》分别发给了国内几个瓶装水企业——乐百氏、娃哈哈等生产厂。张静邮寄出自己的调查报告后,就开始等待回音。可她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却没有任何音信。眼看着兜里的钱一天天减少,她急了。于是,她开始给她邮寄了报告的单位打电话。
经过一系列的电话访问,张静知道了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调查报告为什么不被采用了:第一,自己的调查分析只说明了趋势,并没有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应该怎么去做。第二,某些趋势是需要自己做成样品的。第三,在做分析前最好能和企业有广泛的联系,对症下药,因为很多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在做这些东西。了解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后,张静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也明确今后该怎么做了。
一天,张静在收集素材的时候发现:开车的司机喝水很不方便,他们必须把车停下来,在双手的帮助下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张静突发灵感,瓶装水的瓶子改造是不是可以借鉴奶瓶的构造呢?
回到家后,张静查阅到了当前瓶装水瓶的构造情况,又到街上进行调查,看看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在瓶装水瓶上加一个嘴。而这个添加上去的嘴可以吮吸,同时也能防止水泄露。张静的调查显示有94%以上的人对她的创意感兴趣。张静在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后,就拨通了北方一个瓶装水企业的电话。她向负责产品形象推广的负责人谈了自己的想法。负责人听后,不停地称赞她的提议好、绝。随后,张静便按照那家企业的思路,连夜写了1万多字的分析报告。张静还在调查报告的后面,绘制了自己的设计图形。
调查报告邮寄出去仅三天后,张静就接到了电话。那家企业准备采用她的创意,并且邀请她去现场指导瓶嘴的设计。
这次,张静赚了15000元,并且还保留了这种设计的知识产权。数着手里的钱,看着自己创意设计的瓶嘴在市场上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张静心里乐开了花。
2003年初,张静在时尚圈里已比较有名气了。更多的时候,是企业主动来找她写调查报告。由于一个调查报告从收集素材到完成采撷任务,一般都要10天左右,而找上来的客户日渐增多,所以张静愈来愈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
做时尚捕手实现了发达梦
2003年2月1日的晚上,张静正在整理素材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了她的房间,一个广州的老板幕名想要见她。这个老板是在了解了张静的一个调查报告后专程赶来的。他想和张静合作办一个广告策划公司。
那天晚上,张静和老板谈得十分投机。他们达成了意向,在重庆成立一个广告公司,张静以技术入股折算成15%的股份,参加公司管理。海浪策划公司成立,张静当上了策划部的主管,专门负责时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老百姓喜欢什么酒,需要什么礼品,最新的服装流行什么色彩等等。张静把这些信息收集到一起后,和公司同仁经过严密的分析,做出研究报告,然后提供给相关企业,有些企业会据此开发新产品制定新的市场营销方案。而公司的方案一旦被企业采用,企业就要支付公司酬金。张静虽然当上了主管,但她仍然像往常一样,经常到解放碑“打望”(观察行人)。不同的是,她现在不用自己背着包奔命地奔跑了。
她对她的手下讲:“做我们这一行,首先要对市场了解,这叫心里有底。市场上每一个新出现的产品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另外,行人的异常举止,穿着打扮就是现行的课本,往往会给我们最大的灵感。”张静常常在晚上把她的手下带到解放碑(因为时尚的女孩子更多地会在这时出现),她一边教他们如何发现新奇的东西,一边指导他们如何采集信息。
由于一条实际可行的信息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商家对市场信息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并愿意花高价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张静所在公司的收益一天比一天好。张静的收入也越来越多,有时,她一个月能拿上万元的工资。经过努力,张静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底,她在重庆的高档住宅区——龙湖花园买下了自己的房子,孝顺的她还把父母接到重庆一起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