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泪读《柏杨家书》

2023年10月02日

□文/孔明

3月19日,我的心被一本书揪住了。双眼含泪,不忍释手。这本不足十五万言的《柏杨家书》,收入了柏老在狱中和被软禁中与女儿佳佳来往的205封书信。可以说,字字含情,句句带泪,使人于感动之同时,不能不为柏老人格的魅力所征服。

父爱是天生的,人皆有之;但柏老的爱却是身陷囹圄之后,对爱女无微不至的牵挂。他嘱咐女儿,过马路,左看看,右看看;刷牙要上下刷,不要伤及牙床;遇事,可以“急”,不可以“气”;学英语和学数学一样,“要靠耐心,不能靠聪明(任何学问都是如此)”,而“对数学千万不能讨厌,它是自然科学的轮子,一抛弃它就再也走不动了”;“要学习忍耐,贫苦家的孩子所以都前途无量,就是因为他们自幼就学会了忍耐”;等等,等等。类似的嘱咐,几乎不绝于每一封书信,其中饱含着柏老对掌上明珠的殷殷期望。

柏老自己悲苦,却怜悯比自己更悲苦的人。1974年10月13日,他写信给佳佳:“吾儿,你要马上买一份(或数份)十月四日的《青年战士报》,在第七版,登有屏东县林月华小妹,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患血管瘤的消息和照片,她在照片中露出可怕的病腿在哭,爸爸看了,也忍不住哭。”他要求女儿:一、帮助这个小女孩;二、把报纸给同学看,使更多的人给予帮助。为了引起佳佳的重视,他在信末写到:“这小女孩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女儿,我能看到他得救,死也瞑目。”这就是:“柏杨心!”

在柏老的笔下,不见悲苦与凄凉,却见豁达与乐观,幽默与睿智,语出莲花,释放出人性的芳香。对女儿,他报喜不报忧,说自己“健康得像一头牛”(1972年5月8日信),“直立如旗杆”(1975年8月23日信)。至于狱中,“一切都很有趣”(1972年5月8日信);“狱中热如火烧,能有草席可睡,可谓阿拉伯人三大天堂外的第四天堂”(1972年7月11日信);“我这里过年,遥听远处爆竹声声,甚乐,甚乐”(1973年2月10日信);“报上刊载绿岛已有交通飞机了,爸爸十二年刑期满时,将从天而还,可谓奇妙……”(1972年9月12日)。虽然他因入狱而被妻抛弃,但前妻仍能按时寄赡养费,柏老收到前妻的赡养费后回信给女儿:“这次多寄400元,大概是年终奖金吧……”针对女儿要买脚踏车却不能如愿一事,柏老要女儿记住一句话:“没有车总比没有腿好——更比没有眼没有头好”(1972年11月11日信)。这样的语言,纵使铁石心肠,也会被熔化的。由此,我想,柏老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德艺双馨,健康长寿,与他如此的人生哲学不无关系。他对女儿就说过这样的话:“有幽默感的人,生命力都有很大弹性,能够抵抗人生逆境,包括可怕的打击。”(1975年4月13日信)诚哉,斯言!

学会感激,学会原谅,学会理解,学会帮助,是《柏杨家书》永恒的主题。每有朋友伸出援手,柏老必要嘱咐女儿写信、打电话,甚至买礼物,以示感激之情。他向女儿坦言:“我一生性格是受恩于人,一定报答,所以不到山穷水尽,万不得已,就不打扰朋友,免得恩情太重,超过将来我们报答的能力。”(1976年10月27日信)正因为如此,即使朋友送一只鸡,柏老也念念不忘(1976年7月30日信)。他再三告诫女儿:“当我们有力量帮助别人时,应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比我们更苦的人”(1975年1月12日信);“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和最高贵的品德,莫过于帮助别人,而又有能力帮助别人。”(1976年8月19日信)

《柏杨家书》,仿佛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人心。我恍惚觉得,柏老当年不是写给女儿一个人的,而是写给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的。若其不然,时过境迁,读那样的文字,何以仍觉烫心呢?世间拥有柏杨,幸甚!读者拥有《柏杨家书》,亦其幸甚!

上篇:读书的“博”与“精”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10/200410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10/15/2250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