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乡梦不休的黄永玉

2023年10月02日

□文/陈新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一个在地球上,一个在沈从文笔下,而第三个则在黄永玉的画里。

黄永玉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土家族人。自学美术、文学,凭着天生的才情和后天的努力成为一位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的奇才。他作画手法奇特,不拘一格,除用画笔之外,还常用树枝、手指、丝瓜瓤等作画,而且作画神速,无论画幅大小,往往是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他的画题材广泛,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乃至神话典故,一经他手就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曾出版过《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木刻集》等多种画册,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并曾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办过画展,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今年又获得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他的画不仅在海内外享誉甚高,他的诗文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永玉六记》堪称图文熔于一炉的典范。他写的《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比我老的老头》等文学作品,笔调深沉、语言诙谐、寓意深远,让读者爱不释手。

黄永玉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与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叔侄关系。他因家境贫寒而少小离家,备尝艰辛。后来又展转到上海、台湾、香港等地,作过记者、画匠、教师等职业,他一面做工谋生,一面勤奋读书学画,最终成为了著名艺术家。

他是一位将思想和艺术的根系深植于故土之中的乡土艺术家。他的绘画、雕塑、文学作品莫不与自己的家乡——湘西血脉相连,息息相关。他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向世人描绘出湘西特有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以及民间苦乐,使这个偏远、闭塞、名不见经传的湘西,放射出独特的魅力。黄永玉对故乡怀着近乎崇拜的迷恋,对于他,湘西不只是记忆,也不只是乡愁,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必不可少的的想象,一种能够不断提供创造力的源泉,所以他做着永远做不完的故乡梦。在作者笔下,湘西的种种美丽和亲切涓涓流出,他以俊逸清新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绘画,向读者们展示出一幅幅世态万千的湘西风情画卷,他的画具有诗的韵味,而他的文字具有画的氛围,看他的作品仿佛与君同行,可以让人发思故幽情,可以让人感叹山河之壮美,可以让人追念流逝之年华。

虽人生经历坎坷,但他从没有忘记养育过他的深情土地。他关怀故乡的一草一木,但更热爱家乡纯朴的风土和人民,当他知道“全国百座历史文化名城”家乡榜上无名时,就到处奔走呼号,硬是将凤凰县挤了进去。他经常回到家乡创作,还修建了一栋“夺翠楼”,为家乡名胜增添一绝。在维修县城里一座年代久远的的寺院时,黄老冒着严寒返乡,为它塑了一尊造型典雅奇特的观音像,并在短短时间内在院内的墙上留下十一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据说黄老作壁画时已经开始腹泻,直到拉出血来,还在坚持……也许他的那首《我的心,只有我的心》最能表现他对故乡执着的爱:“我画画,让人民高兴;用诗射击和讴歌,用肩膀承受苦难,用双脚走遍江湖,用双手拥抱朋友,用两眼嘲笑和表示爱情,用两耳谛听世界的声音,我的血是0型,谁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她是你的。”

上篇:没有了
下篇:清官美名传千古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10/22/2253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