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蔼奇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8月,1915年5月图书馆迁至南院门劝工陈列所内,南院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早在清末,就已誉满三秦,民间称此楼为“亮宝楼”。原来,1900年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第二年回京时,预备车辆三千辆,带走了不计其数的金银、绸缎、古董等贡品。无法带走的漆器家具、工艺品等被放置在这座楼房内陈列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民国时期图书馆注重珍贵文物的征集工作,收藏种类逐年递增。特别是新增加的稀世珍宝“昭陵四骏”(1914年因二骏被盗,原六骏剩下四骏,1918年移到图书馆保存)和“景云钟”,更为图书馆增添光彩。张知道担任西京图书馆馆长期间,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在陕西省各大文化、文物单位中,西京图书馆(1937年—1949年改用此名)的文物收藏量名列前茅。抗战期间,西京图书馆因移藏文物工作得力,曾受到过陕西省政府的嘉奖。
1935年的《西京指南》书中写道:图书馆“移公私藏书及古物聚存于此者甚多。……其附属之历史博物部,内藏金属古物二百余件,其中如周鼎、唐钟等为最名贵。石类七十余件,以唐刻经幢、元代石狮及昭陵四骏为最名贵。余如魏唐造像等有历史价值者,为数甚多。”1937年9月24日《民意报》记者在“西京图书馆一瞥”的报道中写到:“省图书馆所存价值古物计有周鼎、康熙青花筒子瓶及屏风四扇、皇后灯一座、商饕餮鼎、六朝释迦牟尼佛像数座以及北魏千佛像等。而举世所闻之昭陵大骏,亦镶嵌馆内东壁,观其砚刻之细腻,奕奕如生,石虽残破,神髓仍为不失。历史博物馆所置,尤为琳琅,分门别类罗列盈宝。至于唐景云年之铜钟亦系于该馆后院,游者多以掌击打作淙淙鸣,故钟之四围常见手印,亦属各物中别开生面者矣。”经媒体报道后,“照陵四骏”、“景云钟”等馆藏珍贵文物在社会上影响更大。
解放前后,图书馆馆藏珍贵文物陆续移交碑林博物馆,“昭陵四骏”现陈列于石刻艺术室中。景云钟现放置在戟门一侧的钟亭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