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1日,西安市总正式启动《西安市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后,职工的医疗保障再次受到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安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的许跃齐秘书长,他向本报透露了《保障计划》出台前后的幕后故事。
职工的呼声促使计划出台
西安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秘书长、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西安办事处主任许跃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要出台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完全是广大职工的强烈呼声和基层工会组织的提议。做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的10年里,办事处与基层工会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前几年与基层工会的一次联谊会上,有的工会就提出是否可以出台西安市的职工互助保障制度。因为此前的险种单一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职工看病仍然是个大问题。面对职工强烈地呼声和基层工会地支持,许主任将这一情况上报市总,此事得到西安市总苗宗魁主席的重视。
机构、条款出台一波三折
据了解,青岛、上海等大城市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早,经验比较丰富。为此,许主任参考先进城市的做法,去年9月向民政部门提交了成立西安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的报告。其间工会又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多次协调后,终于在今年2月得到民政局的批准。
今年2月10日,西安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正式成立。西电、西安车辆厂、西安印钞厂、西飞等50个单位成为首批会员。从3月份起,又利用两个月在67个企业的基层产业工会近5万名职工中抽样出700多名进行问卷调查并摸底。
互助会财务总监惠清海向记者说,这次调查的是从2002年-2003年职工主要的医疗支出、参加医疗保险情况、赔付额等6大项内容,在整理了有关数据后得出一组非常科学的结果。同比西安市的消费水平,职工的平均住院率为3.6%,但被调查职工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占71.2%,所以因住院看病造成职工家庭困难的职工达到70%以上。本次调查中的一位职工年收入3129元,但住院看病一项就花费了2000余元,家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此,办事处的办事员收集了大量资料,参考其他先进城市的成熟做法,结合西安市城市职工的消费水平起草计划条款,经过6次修改才提交到总工会常委会议上研究讨论,终于在6月10日获得理事会通过。
职工受益是互助会服务的宗旨
计划获得通过后,互助会又在全市的100多个基层单位、产业工会办培训班并为职工进行宣讲,先后有4000多职工接受讲解,所到之处职工都非常兴奋,工会也很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4056名职工入会,金额达到1154688元,已为7名职工办理赔付手续。
西安市的保障计划较其他城市具有很大的地方优势,此计划的出台是建立在科学的调研基础之上的,结合了西安城市的平均消费水平。青岛职工每年交纳39元,上海每年为46元,北京为39元,但这些城市定的起付标准较高,而且还没有住院起付费,西安的保障费为48元,但只要职工住院,在起付线以内同样给付起付费,第一次300元,第二次120元。
为让计划顺利实施西安市总先期打入50万元启动资金作后盾。本月21日正式启动,经各大媒体宣传后,很多职工打电话咨询。财务总监告诉记者,很多职工都希望尽快入会,目前此计划只适合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和内退人员,而且办理要在工会组织进行。所以客观上要求尽快健全工会组织结构,使更多职工加入并享受到此项服务。
西安市总工会主席苗宗魁接受采访时说,为职工谋利益、办实事是我们最高的信条。推出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为弱势群体办实事。在这几年中的调查发现困难职工就医难,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工会组织就更应该为他们办些实事。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实习生 张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