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建民
古人常有沐浴更衣,熏香伴读的境界。人在江湖走,不免尘埃入袖,待匆匆回家,得以闲暇,捧着精美的书卷轻翻书页,那种感觉也算是一种境界。读书有香茶更好,喝上一口,如饮书中甘泉。读书要四壁清静,有如禅师悟道、恍入精神圣殿、仰视宇宙光华。读书时窗外有竹最好、柔韧枝条在风中摇曳、或掠过一声飞鸟的脆鸣,如闻书中音律,最能打动人心。
而常人的读书是远没有这般奢侈的。即使是如此,读书也是有趣的,甚或也能生出境界,如求知若渴的样子,看着喜爱的书便能忘我。乡间少年,将牛羊放牧草坡,自己蹲在大树下的石头上捧读,也能读出书中的世界。这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追求。
非常人的读书,是书斋和户外兼顾的。毛泽东读先贤先哲,每到兴味浓厚处,便又挥笔圈点,圈出人生社会的本源,也圈出一个充满哲思的智者。毛泽东读书读到山坡上,读书读到桔子洲,将历史长河的暗影与苍茫大地的曙光读进了自己的胸怀,读出了一个敢扬敢弃的勇者。此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境界,谁人再有?
现代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读书,又是一种境界。上网读你的文章,你刚一落笔,便可即读为快;读到妙处,也可把想法打成文字告诉你,有多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