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元坪村妇女魏巧玲,患“卵巢囊肿”达6年之久无钱医治,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后,第一个到医院手术治疗,解除了病痛,合作医疗补助800元,自己只付500元,深感合作医疗好的魏巧玲,亲自向县政府送了一封感谢信;彬县城关镇鸣玉池村郭群虎的儿子、女儿也是在参加了合作医疗后,先后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正手术,医疗费5万多元,报销了3万元。这只是我省自去年以来依照中央有关精神,在镇安、彬县、洛川三个县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两个缩影。截至目前,三个试点县共有160123人享受了合作医疗基金补助,占到参合人数的24.23%。享受补助812.3万元,占基金总额2042.81万元的39.76%。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看病能报销
看病报销以前是农民不敢想的事,如今,在上述三个试点县成了现实。记者从省卫生厅了解到,三个试点县共有农业人口705441人,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655434人,占农业人口的92.91%。试点之初,根据国家确定的政策,省政府决定:我省地方财政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0元钱,省、市、县分别按照4:3:3的比例补助。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三县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情况,确定了各自的合作医疗基金个人筹资标准,共筹集中央、省、市、县、个人合作医疗基金2042.82万元,还将五保户、贫困户也纳入了医疗救助范畴。三个试点县目前有448名五保户或特困户人口享受了24.49万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对享受医疗报销后生活仍有困难的五保户和贫困户再给予一定救济,缓解了特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无钱看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
花小钱看大病好事仍需多磨
农民自愿出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组干部持县上统一印制的合作医疗专用收据,上门服务,经各级审查登记后发给《合作医疗证》,看病属门诊花费的直接在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医药费用直接从个人家庭医疗帐户中核减(直到用完为止)。彬县还将不合理用药、病历、检查等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群众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尝到了甜头。但不合理的因素犹在。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三个试点县,未将村医疗站列入合作医疗范畴,参保农民看病要跑远路,村医疗站缺少病人;全家参保,只发一个《合作医疗证》,上面无照片,有可能相互顶替;参保后,家庭成员中的外出打工者报销比例低和报销不顺利情况存在;一些县扩大了留存比例,个人帐户上有钱,参保人却不能用。还有一些慢性病,因为治疗过程过长,费用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尽管没有强迫参保,个别县的农民依旧担心全省扩大试点范围后,干部强迫参保,加重自己负担,还有人担心资金被挪用。在彬县,省卫生厅的人员发现管理人员不懂医。对此,我省卫生、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人士认为,应进一步扩大群众受益面,减少留存比例,除过基金调整外,千方百计方便群众就医。对慢性病患者,可以采取以年度为限,超过部分自付的办法。对参加合作医疗后长时间未看病的特殊人群,拟以体检的方式作为回报。省卫生厅的有关领导表示,要加强对试点县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尽快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推行计算机管理。加快农村三级网络建设,将受益面扩大到全省农村。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