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柳燕
我老家有个风俗,别人挖花生或用茶麸闹鱼什么的,都有人去捡剩下和遗漏的部分,叫做打赉。
小时候我家里困难,母亲经常带我去打赉。记得头一次是村上林二伯挖早红薯,这时正是九月小饥荒的时节,家里眼看要断粮,母亲要我跟她去打红薯赉。
我扛起锄头背着竹篓来到地里,看着二伯,觉得很不好意思,站着不敢动锄头。母亲见我害羞,便说:“阿燕,快锄吧,打赉不丢人。”林二伯也说:“锄吧,挖漏的红薯沤在泥里也可惜呀。”
我终于鼓足勇气锄起来。这天,我和母亲都得了满满一篓红薯。我还锄得两个米筒一样大的,当晚就用它们煮了一锅红薯饭,我贪婪地边吃边笑着说:“林二伯眼睛真蒙,这么大的红薯也看不见。”
母亲却没有笑,说:“吃吧,以后可要记住这两个大红薯啊。”当时我没听出母亲话里的意思,只觉得红薯饭又甜又香。
后来我长大能挣钱了,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有一年七月我家挖花生,村里的四婶来打赉。四婶是个寡妇,日子挺难的。她锄得好快,差点锄着我的屁股。我有点讨厌她,故意挖得一颗花生也没有留下。她在我后面锄了一会,见收获不多,,就锄到我母亲后面去了。
到晚上收工,四婶的篓装满了花生。回家的路上我埋怨母亲说:“你是怎么挖的,让四婶得了一篓花生。”
母亲也没分辩,只是说:“要是都空着篓回去,谁还来打赉啊。”我不好责备母亲,只觉得四婶打赉得去一篓花生好可惜。
八月种蒜,我家蒜种不够,四婶说她有,叫我去拿。我进门时看到她的两个孩子正在狼吞虎咽地吃油盐粥,嘴咂得很响。四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家断油几天了,没钱买,这是刚用打赉的花生换的,他们真贪吃。”
我猛然想起头一次打赉回来的红薯饭,这才悟到母亲要我记住那两个大红薯的用意。原来,这是老家的乡亲们用打赉暗中帮助有困难的人啊!
我毕业分配工作后,有一年春节回家过年。村里每户抽一个人戽干属于集体的大水塘,弟弟去打赉得了一条两斤重的大斑鱼,父亲准备做鱼生让我尝鲜。
不料,母亲问弟弟鱼是跟谁背后打赉得的?弟弟如实说是跟父亲背后得的。母亲听后说我父亲:“你怎么让孩子这样打赉要公家的鱼?”父亲被说得脸也红了,母亲说完,抓起鱼就还给集体。我虽然没吃到鱼生,却品尝到了打赉的真正味道。
现在,老家已经变了样,也许没有人再去打赉了。但每当遇上单位里有人困难需要帮助,或公私利益发生矛盾时,我总会想起老家的打赉,还有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