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她的教学改革实验,融“注·提”实验和快乐教学为一体,在快乐教学中体现“注·提”实验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在“注·提”实验中升华快乐思想。她把快乐教学发展提高到快乐教育的层次上,让学生在思考中享受快乐,在个性充分表现中感到愉悦。在她的快乐教育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兴趣和能力。她撰写的《让快乐教学这朵鲜花在我校开得又红又艳》经验材料和论文《关键在于“好”与“乐”》,多次在省、市、县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她获得了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学校还被评为“陕西省快乐教学示范学校”。
路亚娣教学认真,享誉蒲城教坛。她常说:“干就要干好,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因而她对教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都要反复思考、透彻理解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法。她的课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组织严密,这些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丈夫老李记得最清楚,她白天忙教学,晚上忙备课,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每次探亲回家,每每深夜醒来,看见妻子仍伏在桌子上写呀,有时还小声、绘声绘色地讲上几句。催她休息时,她总是说:“快完了,你先睡吧!”一天夜里,亚娣备课到关键之处,兴奋不己。急忙叫醒丈夫;“我把这段课给你讲一讲。”老李莫明其妙,说:“深更半夜闹什么神经?”“哎,我给你讲,你听懂了,学生就能听懂。”后来同事和老李开玩笑地说:“老李是个好学生。”
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先后30多次承担省、市、县公开示范教学,撰写的有价值教学论文50多篇获奖,有10多篇论文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由于她潜心研究教学,总结出了“课前抓预习、课堂打基础、课后求发展,设疑导课、捕捉中心、细读课文、深化主题、指导练习”的“三环五步导读法”教学模式,得到省、市、县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县实施推广。凡实施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在同年级同科检测考试中,成绩均高出平行班学生成绩。
1995年3月,她任古镇小学教导主任。尽管工作多了,事务忙了,但她坚持带课、听课。就是在1999年6月任东槐院小学校长后,仍然每周代主课6节以上,每学期听课、评课达70多节次。一次因去县上开会耽误了学生一节课,第二天找到班主任,一定要给学生补上那节课。那位班主任觉得好笑:“这样的事我从来没有碰见过。”亚娣认真地说:“今后你还会遇到的。”打那以后,凡是她耽误学生的课,没有一节课没补上的。
亚娣无论在古镇小学当教导主任、还是在东槐院小学和北关小学任校长,她教风严谨、一丝不苟。每逢校、镇、县常规教学检查,她总是主动地将自己的备课、作业批改记录、学习笔记等送到教导处、教研组去自觉接受检查。刚到北关小学时,她为了方便教师,要求教研组长到教师办公室检查常规教学工作,那次还发生了让教研组长王老师难为情的事情:那次检查时,教研组长王老师没有检查校长亚娣的教案及作业批改记录,结果亚娣追到三楼教研组问王老师,王老师说:“你是校长,还用检查吗?”路亚娣严肃地说:“在教研组是你领导我,我也是普通教师呀!”
亚娣对待年轻教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亲切、负责,每学期坚持听遍全校所有老师的课,无论主、副科目都一样专注,她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手把手地指导青年教师,大到教学的整体思路、环节设计,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词的连接,使一个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她工作过的几个学校,指导过的青年教师有几十人,其中5人次获市教学能手,10多人次获各级赛教奖。亚娣出任北关小学校长将近3年时间里,学校的面貌大大改观,在城关镇组织的历次考试中,北关小学的学生成绩总是领先,在组织的六年级质量检测中,北关小学取得了语、数、思、自四科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要把学校的日子当自家的日子过”
路亚娣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每天总是最早一个踏进校门,最后一个离开学校。1999年6月,她到东槐院小学任校长,依然如此。当时家距学校6华里多路,她还是骑自行车上班。那时东槐院小学刚刚迁建,生源差,操场没有平整,自来水没有解决,资金又缺乏……面对不少的困难,她既要抓好教学、扩大生源,又要协调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对于身体有病的亚娣来说,的确不易。在学校没有装上自来水时,师生的生活用水,使用的是当年建设学校时留下的一口水窖。有一次,她骑车子快到家门口时,突然想起水窖没有上锁。她原本可以给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师打个电话让去锁,她没有这样做,她便折返回到学校锁好 窖才回到家。丈夫见她回来这么晚,问她怎么回事。她累得有气无力地对丈夫说:“我回来快到家属院了,想起忘了检查水窖锁了没有,就又去了一趟槐小。”丈夫说:“窖盖锁不锁还归校长管?”她说:“学生出了事给家长咋交待,学校出了任何事情,校长都有责任。”丈夫心疼地说:“原来我只感到你当教师累,没想到你当了校长更累。”为了给学校装上自来水,路亚娣骑着自行车跑村上,跑镇上,跑自来水公司,往往返返,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流了多少汗水,终于给学校安上了自来水。紧张的工作,亚娣患上了头疼病,有时疼得她伏在办公桌子上,双手紧紧地箍着头,同事们关切地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她总是说,工作忙得干不完,病不要紧,休息一阵就好了。她就这样忘我工作,带领全校教师把东槐院小学建成市级标准化学校。
路亚娣当了校长后常说:“公家钱一分也不能沾。我们要把学校的日子当自家的日子那样过。”在学校有限的经费使用上,坚持民主决定,校委会研究支配。她做到了定期校务公开,财务张贴公布,接受大家监督。特别是她做到花最少的钱,办尽可能大的事情。
她当校长后,家里的电话费基本花在学校的工作上,但她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话费。参加公务活动,没有打过“的”,报销过一分钱“的”费。一次她来学校时没有骑自行车,镇上通知她去开会,她让一位老师骑自行车送她去,在旁的老师说:“你打个‘的’多方便,能报销又不是报销不了。”“校长打‘的’,学校报销,花3元钱我舍不得。我的钱是钱,学校的钱也是钱,那样的事我做不出来。”路亚娣这样回答。
有一次,路亚娣的丈夫老李忘带钥匙,忙去学校找亚娣取。老李来到办公室,在场的一位老师便从桌子上取出一支烟递给老李。路亚娣急忙说:“他不会抽烟,他不会抽烟。”老李也随声附和:“我不会抽烟。”晚上回到家她向丈夫解释,丈夫老李说:“不用说,我知道那是学校的烟。”“对!我是校长,你就不能有特权。”被感染了二十多年的丈夫说:“我理解。”
去年9月和今年春上,省上有关部门先后组织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外出考察疗养,通知她去。她说:“我确实很累,也很想疗养休息一下,这要花学校好几千元钱,我实在不忍心。几千块钱,那要给学校办好多事情呀!”她毅然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疗养的机会。在采访时,不少老师无不惋惜地说:“路老师能去疗养的话,她的病也许能检查出来,也能及时得到治疗。”
她为学校的事,处处精打细算。学校花园中的冬青,她带领教师修剪;操场下雨沉陷的大坑,她带领师生来填;操场周围的树,她带领师生来栽……同志们在学校看到路亚娣总是忙忙碌碌,带课、听课、抓学校管理,建立考核制度、辅导这个教师又和那位教师谈心。大伙说,路老师真把心操在了学校。她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学校的建设上,更换了学生破烂的桌椅,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购买了必需的教学用具,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的劲头足了,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
记得一个星期三,北关小学的侯老师在电教室打扫卫生,只见路校长跌跌撞撞地从门外闯进来,说头疼得厉害,侯老师扶她到课桌上躺下,她要侯老师用手掐她的额头。侯老师看她面色苍白,双腿打颤,劝她到医院检查治疗,可她却说:“没事,休息一阵就好了。”看着她,年过半百的侯老师忍不住哭了,含泪给她揉了揉额头。放学铃声响了,她执意让侯老师陪着她去教学楼后边,看看教室窗子关好了没有,水龙头拧紧了没有,一一看过,才放心地离开学校回家去。
从此,路亚娣的头疼反复出现,为了不影响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我们统计到了她病故前的一些工作日程:
4月23日参加县少代会时,头疼得厉害;
5月15日在县东街小学参加语文素养大赛,身体就不舒服;
5月19日坚持参加镇中小学校长会议;
5月24日—26日在渭南参加市人大代表会;
5月27日又参加县城关镇名师工程动员会;
5月28日参加高考考点工作会议;
5月28日下午摔倒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5月29日在县中医医院做身体检查;5月30日住进了西安交大附属一院。
随后一个月,病情恶化。躺在病床上的路亚娣,还对专程看望她的教育组专干说:“你看,你到城关镇刚上任,我就住院了,你们工作这么忙,还大老远来看我,净给组织添麻烦,等我病好了,回去一定好好干。”
7月8日凌晨2时10分,路亚娣病逝的噩耗传到北关小学时,学生们哭了,老师们哭了,啜泣的声音响成了一片。噩耗传到她曾工作过的地方,同事们无不伤悲、流泪……
“咱是个普通教师,不能有任何过高的要求”
路亚娣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甚至相当苛刻。她总是说:“咱是个普通的教师,不能有任何过高的要求。”
她的家里,一台21时彩电已经用了好多年了,客厅里摆放着一个简洁的木制沙发,卧室里一张双人床,一个简易的衣柜,一个书柜,还是弟弟送给她的。儿子房间,一张简便的单人床,一张写字台,桌面还裂着大口子,最像样的是一盏台灯,听说那还是市人代会上发的。熟悉亚娣的同志都知道,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就连穿的袜子也是打着补丁的,当邻居发现后说她时,她却说:“补补还可以穿,扔了太可惜了。”她自己生活格外俭朴,可她孝敬父母、公婆,在供养弟弟上学,对待朋友、对待同事上都十分大方,毫不吝啬。哪位教师、学生有什么困难,她知道就慷慨解囊去帮助。有不少青年教师去她家请教,回家时总是她付出租车费,而她自己几乎没有打过“的”。去年冬天给华县灾区捐献被褥,当时正在渭南开会的她,电话里给丈夫叮咛:“带上100元钱,再把柜子里那床新棉花被子和你那件新棉大衣给学校抱去,一并捐上。”
今年5月30日路亚娣病重,去西安诊治,丈夫老李了解文件规定:对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因公因病用车,由所在单位予以保证,确因无车时,允许乘坐出租汽车,费用由所在单位据实报销。坐出租车亚娣肯定不允许。无奈之中,老李悄悄和县教育局协商,便派车送她,后来亚娣知道丈夫向县教育局要车的事,还责怪丈夫:“你咋能这样,咱是个普通教师,不能有任何过高的要求。”
路亚娣家住在二楼,楼下住着70多岁的退休教师,喜欢安静。她要求丈夫、孩子一定要小心,不准有影响老人的响动,就连自己平时捣蒜,也要拿在手中捣。楼上住着一对年轻夫妇,小孩常在楼上踢皮球呀,摔玩具呀……响声很大,自她患上头疼病后,需要安静休息,几次丈夫要上楼去提醒一下,都被她坚决制止了。她对丈夫说,“谁家没有小孩,孩子大了就不这样了。”
在她住院时,手术前头疼得难以忍受,硬让医生用纱布绷带把头紧紧地扎起来,她需要休息,需要安静,可是住的却是8人间的普通病房。其他病床探视人多、声音杂,丈夫老李心疼妻子,悄声劝其他病床的来人,说:“说话小声点,31床病人头疼得要命,需要安静。”亚娣听了,对丈夫说:“不要说别人,都不容易,我能忍受得住。”
2001年3月,组织考虑到路亚娣身体不好,学校离家又远,调她到北关小学任校长。当时,北关村干部有些意见,说:“你们调来的校长我们不要。”在场的领导看到路亚娣哭了,这样的事放在一个女同志身上,有多难啊。当时她只说了一句话:“请相信我,我能干好!”她上任后一心扑在工作上,仅仅半年时间就使北关小学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区外上学的学生纷纷转回了北关小学。她的工作得到了公众的赞扬,也得到了北关村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她去世后,北关村干部为她料理后事,一个个难过地说:“路校长给我们北关村把恓惶留下了。”
一位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老校长,曾与路亚娣共事十多年,是看着路亚娣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感慨地说:“说句心里话,我这一生佩服的人并不多,亚娣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执著,对教育事业的那种赤诚,真让我感动。尤其是她后来当了学校的领导,又成了名人,还不断虚心求教,探讨教学,那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求学精神难能可贵!”
路亚娣走了,走得匆忙,而人们对她的怀念却如此绵长。蒲城的大街小巷无不传颂着路老师积劳成疾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
我们采访了路亚娣生前工作过的蒲城县东槐院小学、古镇小学和北关小学,尽管当初千人恸哭,花圈、黑纱、挽幛送行亚娣的场景已经隐去,可隐约中那悲痛凝重的氛围依然笼罩校园,依然在人们的心头。听着与路老师相处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含泪讲述她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真情似水清澈,朴实无华,像追忆逝去的亲人。瞧着路亚娣取得的闪光荣誉,追寻她的足迹,品味她的高尚人格,感受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忠实信仰,从那悲痛凝重的氛围里,我们悟到了一位杰出的人民教师用生命凝铸成的伟大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