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省农村信用联合社自去年被列为全国8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以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政策扶持效应初步显现,资产质量得到改善,经营状况好转,支农力度逐步加大。
根据国务院和我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去年12月底,成立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筹备组。6月21日召开创立大会,8月9日,中国银监会批准省联社开业,标志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省联社在全省61个县(区)中组建统一法人社,在神木县、西乡县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其余44个县(市、区)到2008年前全部组建为统一法人社。与此同时,还进行了清产核资,并就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服务功能等产权改革的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在安康汉滨区进行统一法人社组建试点工作已完成。此外,还摸清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家底,根据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省联社组织全省所辖单位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对亏损信用社,1994—1997年实际支付的保值补贴利息进行核实,共达5.18亿元,财政部予以确认,计划在三年内拨补完毕。第一批补贴利息1.73亿元已到省财政厅。还组织70个县联社向人民银行、银监局报送专项票据发行申请共计135758万元;还有31家县联社通过各方支持,也办理票据申请110942万元;还落实了2003年免征所得税和两个点的营业税退税工作,使省联社能轻装上阵。
经过上述深化改革和国家政策扶持,促进了我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存贷业务不断向“三农”倾斜、加大并做为今年贷款的重点。到10月底,全省信联社存款余额达597.9亿元,较年初增加71.26亿;不良贷款下降9.34个百分点,全省营业收入26.42亿元,同比增加4.1亿;农业贷款余额291.13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59.7%,尤其是农户贷款同比增长8.2%,充分发挥了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