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民·
在近日热播的一部反映国企改革的电视剧中,厂长语重心长地对几个下岗工人说:“以后得学会自己养活自己呀!”好像工人以前不是自己养活的自己。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首先,劳动力是工人自己的,工人在用自己的劳动力劳动。其次,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理论上讲,资产有工人一份,工人也是在用自己的资本劳动。第三,工人的收入,是他们自己所创造的劳动价值的一部分,并不是企业无偿给予的。从这几方面看,工人完全是自己养活的自己,不但养活自己,还养活着企业,没有职工创造的物质基础,怎么可能有企业存在呢?
这位厂长的话是有代表性的,表明了一些企业,具体说是企业领导者对工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他们不认为企业与工人是对等的,他们认为企业吸纳工人就业是对工人的恩惠,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我们常说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翁,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工人没有能明确其身份的标志物,不能不成为企业的依附,主人翁地位是不可能真正的实现。相反,企业倒养成了一种凌驾于工人之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主要存在于企业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中。可悲的是,我们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这种观念仍然存在,并在有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对企业而言,劳务贡献与资本贡献同等重要,二者是互利交换关系,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惠”,此言是非常正确的。我们搞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劳动与资本在权利与义务上的对等关系非常重要。因为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没有这一法则,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存在,不按这一规律运作的市场经济也不是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建立这样的机制首先是人的观念上的转变,不确立资本与劳动的平等互利观念,不破除资本是对劳动的恩惠的观念,就很难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即使建立了这样的体制,运作起来也会是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