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目前已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封闭运行。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三大因素促成了这一决策。
首先是为了进一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石油替代资源,缓解石油短缺。我国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石油资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去年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据预测,如果维持现有汽车构成和单车油耗,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1亿辆,就要用掉2.28亿吨汽油、柴油,显然这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是为了改善汽车尾气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0万辆(不含农用车),且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增加。汽油中加入10%(体积)的燃料乙醇后,可使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0%以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下降10%以上。
第三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从燃料乙醇产业的前向联系效应看,可有效解决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转化,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粮食消费市场,最终保护农民的利益。目前推广燃料乙醇每年需用粮336.6万吨,仅占“十五”末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71%,不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