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媒体上连连抛出“重型炮弹”,指名道姓的痛斥一些“明星企业”的领导人借国有企业改革之际大肆侵占国有资产,化公为私。这些被指责的企业在中国大陆都被树为改革的典型,例如海尔、TCL、格林柯尔、科隆等。郎咸平的质疑,犹如滚烫的油锅里扔进一块冰,在中国的经济界和企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正在演变成一场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全社会反思。
郎咸平凭着自己的良知,一下站在了风口浪尖,他可能没有独步武林的快意,把对手逼到了绝境,同时也把自己置于悬崖边。
捋一捋郎咸平的观点,他的尖锐批评直接否定“MBO(管理层收购),抨击“保姆变主人”,直至提出“国有胜于民营”,完全否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必要。用郎咸平的话来讲,就是“现在有一些学者希望大众默认产权改革的结果,指出过去多年经过多少磨合和曲折才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少人的结晶,应该是最符合中国现状的。我完全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必须看数字、看结果。如果是一些特殊的人,能够用合法的手段,以最贱的价格买断国有资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众目睽睽之下流失,认为这是多年产权改革的结局,认为这是智慧的结晶。这值得怀疑。”
郎咸平的“炮轰”,似乎一下将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推到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地步。一瞬间,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上口悬如河的经济学家变得惜言如金,被媒体戏为“集体失语”。
为什么会造成这一样状态?一是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多年来形成的话语霸权,在郎咸平“发难”后造成了瞬间心理的无所适从。二是郎咸平提出的问题的确关系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根本方向,他们要等待官方表态。三是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的表态,不但要有勇气,更需要一种理论上的支持。
沉默只能是暂时的。很快,经济学界就出现了两种阵营。
被誉为“平民代言人”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左大培首先站出来支持郎咸平,他在申明中表示坚决站在郎咸平这边,提醒警惕中国的贝卢斯科尼和霍多尔科夫斯基。左大培情绪化的语言,老百姓感到了一种快意。随后扬帆、韩德强也高调声援郎咸平。
由于郎咸平的“发难”,关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的话题成为中国2004年的一个焦点。9月我在陕西咸阳采访时,竟在一家纺织厂生活区的大操场听到了郎咸平三个字。用深入人心来形容由郎咸平发起的这场交锋,一点也不过分。“郎旋风”刮过,争说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短长。
一曰“口袋论”。郎咸平在批驳赵晓国有资产流失在个案上成立,在总量上不成立时举了例子,国有资产来的时候是大家的口袋,而去的时候却是个别人的口袋。他问赵晓,请把你的钱袋放在我的口袋里,咱俩的钱总量上没有变化,也没有流失,你愿意吗?这就是所谓的“口袋论”
二曰“保姆论”。“我们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清理一下,结果保姆就成了主人”。“保姆论”是郎咸平对目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主动描述。
三曰“小偷论”。两年前的一次“两会分组讨论上,联想老帅柳传志刚刚准备展开一个企业界高薪养廉的话题,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官员立即出来说“依你的说法,那就是说一个人偷东西是因为穷,为了不让他偷就给他钱,有了钱他就不偷了。”在这次交锋中,“保姆论”和“小偷论”之博弈似乎被拧成一个“死结”。
四曰“萝卜论”。来源于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讲的一个故事。湖北黄州出萝卜,农民挑了萝卜进城地去卖。城门口官府贴出告示,农民想去看,但愁于看不懂。正好,旁边有个秀才也在看,农民就问他告示上写了什么。这个秀才非常讨厌旁边这个吃萝卜的农民。于是他就念道:“湖北黄州府不准吃萝卜”。农民就把萝卜扔了。秀才又念道:“扔了罚50”。农民急忙捡回来,秀才又念道:“捡回罚150”。周其仁教授认为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上,应当给国有企业一个出路。而不能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五曰“白菜论”。这是流传在坊问的一个版本。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一颗炮弹偏离很远。被派去查看的士兵发现,炮弹落在一块白菜地,地中间站着一个衣衫破碎、满脸漆黑、双眼含泪的农民。这位农民对士兵说:“偷棵白菜,犯得用炮轰”。这个故事暗示,郎咸平的炮弹可能有打偏的时候,但这并不重要,即使偏了,他本人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可以吓一吓那些“偷白菜的人”。
六曰“瓷器店与公牛论”。这是赵晓在反击郎咸平时举出的一个例子。当一只公牛闯入一家瓷器店,许多人为牛的勇猛而喝彩,却忽视了瓷器的损失,最终瓷器的损失由社会来买单。
“六论说”反映的是双方的交锋,正是这种激烈的交锋,让中国经济学界的流派纷争第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划分,一派可以分为制度经济学者,学术信仰更偏重于新自由主义。
他们曾为国企产权改革出谋划策,他们崇尚帕累托最优,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交易成本的最低化。要想达到此目的,就要对产权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那么另一派可以称之为支持郎成平的新“左派”,他们主张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去调控经济,强调要重振国有企业。
改革向来就伴随着观点的交锋,改革总是在观点的交锋中前行。那么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如何前行,在这场辩论中,我们似乎寻找出这样的一条思路。
不改制,国企效率低下;盲目产权改革,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国企产权改革要坚定不移,同时必须正视改革中负面效应,正视国有资产的流失,正视体制转轨进程中职工权益的保护和改革巨变中的社会公平,更加有效的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10月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带队到东北三省抽查地方国企改制情况。11月8日新华社发出通稿,向社会公布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地方国资委工作的四点要求。李荣融明确表示,各地国资监管机构要明确责任权利义务,坚持依法办事,规范国企改制,不能刮风出售国有资产,不能“一刀切”,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李荣融的表态代表了官方的意见,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对郎咸平的回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交锋也和其它历史事件一样早晚会淡出人们的记忆。但郎咸平教授展示的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定会成为历史风雨中的一面旗帜!
(李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