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炉火纯青”的习仲勋

2023年10月08日

□文/西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早在十年前,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看到张贴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面识习仲勋时感到惊讶:“这么年轻”。

在陕北根据地,少数老同志中曾有一种议论:“陕北救了中央。”习仲勋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

五十年代初,中央决定调习仲勋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毛泽东评赞习仲勋时说:“他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1953年3月,习仲勋在第一届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话。他对一些作家进城后几年不出作品,认为作家有责任,领导也有责任。领导应为作家创造条件到群众中去,对作家和作品要耐心帮助,而不能乱找岔子,使作家无所适从。

他还说,要求作家出作品,也不能象工厂订货那样,限期交货,要给作家充分的创作时间。文艺批评也要有高度的批评艺术,要实事求是,反对上纲上线,扣大帽子。他强调要善于引导作家前进,要鼓励作家的旺盛士气,要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

习仲勋的讲话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在文学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作家、艺术家的交口称赞。

习仲勋对作家、艺术家的甘苦深知入微,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程砚秋、豫剧艺术家常香玉、陈素贞和秦腔艺术家李正敏等,在政治、艺术和生活各方面都备加关怀,无微不至。诗人柯仲平、作家柳青、杜鹏程等在处于工作与创作之间矛盾的苦恼时,都得到了习仲勋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并解决了创作条件上的种种困难。

一次,毛泽东问薄一波对习仲勋的印象,薄答:“年轻有为”。毛泽东说:“如今已是‘炉火纯青’”。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习仲勋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统战政策,在稳定西北政局,增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中,显示出了他那“炉火纯青”的智慧和才干。

1952年7月,习仲勋受毛泽东之命,亲赴新疆,妥善地处理了一起民族纠纷,使各民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

青海省昂拉部落首领项谦发动叛乱,习仲勋指示青海省派人,与宗教界人士、藏族部落头人一起,深入虎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与项谦和平谈判达17次之多。其间复杂曲折,变化多端,颇费心机,也颇具戏剧色彩。

习仲勋高瞻远瞩,多次指出,正确解决昂拉叛乱,对我党在青海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站稳脚跟,建立人民政权关系极大,一定要多做工作,反复争取。

1950年,项谦归顺后背信食言,在对项谦第八次政治争取失败后,各界人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政府派兵进剿。

习仲勋当即劝阻,力主要顾全大局,以诚相待,以恩感化,争取和平解决。

1952年8月11日,项谦在兰州负疚地握着习仲勋的手,躬身认罪地向习仲勋献上洁白的哈达,喜泪盈眶地向习仲勋举杯谢恩。

事后,毛泽东见到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上篇:没有了
下篇:郭沫若和曲信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11/26/28600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