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书到用时方恨少

2023年10月08日

□文/王羊不老

少年时无知,认为人的知识多少,能耐大小,怎能以读书多少而论?这也许是那个特殊年代赠给我的思想礼物,结果甚惨。早早参加工作却因腹中空空而四处碰壁,屡遭败北,“志大才疏”是当时我的真实写照,教训接踵而至:刚参加生产建设兵团那一年,兵团连队的指导员看我还有些“墨水”,让我给一位即将调离的同志写一份思想鉴定,本来就几分钟的事情,我抓耳挠腮一个下午竟然没完成;年底指导员又让我帮写一份连队总结,白费三天时间写出的东西让指导员直皱眉头,末了又找人重写;后来参军到了部队,领导仍然是看走了眼,让我干专职通讯报道员,半年下来却只有一篇通讯变成铅字……一次次挫折对我的教训极大,我那愚蠢的理念被现实击得粉碎。

“腹中空空实可悲,不学无术妄做人!”痛定思痛,改弦易辙,以“重新做人”的精神去学习、去读书。部队施工劳动强度大,军训时时间紧张,我就挤时间抓紧分分秒秒刻苦地读。这事情很怪,你不学,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愈学,却愈觉得自己无知。“学,然后知不足”,古人的话十分正确。通过读书,我渐渐成熟起来,干事也有了些模样。

戍边十五载,转业到一家国有企业,干企业内部纪检,由于体制的原因,对这项工作是“欲罢不忍,欲干不能”,十分苦闷无奈。在朋友鼓励下,就把多余精力投入杂文、随笔、散文的写作。尽管有了些文、史、哲的底子,尽管通过自学考试也拿上了一纸文凭,可写作不比机关文书,写起东西来仍觉得搜肠括肚而笔端滞涩,再次痛切地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再次立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读大家的散文、随笔、杂谈,读新秀的隽永之作,读一切胜过自己的文字。我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年休息日有108天,每天夜里再读写3—4小时,我的一年胜于别人两年,我是时间的富翁!但我依然像富翁们吝啬金钱一样吝啬自己的时间。上苍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它就给你回报多少,从第一年练笔投稿60余篇只可怜地被刊用一篇,到现在每年发稿五、六十篇,虽比不得高产、快手作家,虽仍属无名作者,虽然“投入产出”仍不成比例,但我在意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在意于自己没有空耗生命,在意于自己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在意于通过读书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绝不敢说大彻大悟),使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

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许多人感到失落,我却感到充实,感到它是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上班时无暇阅读的那么多好书,可以尽情阅读、浏览,在书的海洋中恣意汪洋,纵横捭阖,驾驭我心灵的方舟,去作无穷未知的探索,那是何等畅快淋漓,何等舒心惬意!

年近花甲,痴情于读书,被人看作“书痴”,而我越读越不知足,盖因总觉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吧!这不仅指写作,还有交流,还有做人,还有养心怡神。要想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与精神升华,不读书怎行!

上篇:哲学家罗素:不顾高龄追逐穿裙子的人
下篇:读元曲 解烦忧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11/2004112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11/26/2860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