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树木成林鸟自来”。一批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在西安草滩生态园安家。这里已成为古城西安投资的亮点。
西安草滩生态产业园,清朝时,曾作过慈禧太后的牧马场。1952年延安光华农场移师此地。从此,“国营西安市草滩农场”成立。当时以牧业为主,“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1996年,这里改名为“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从此,草滩农场翻开了新篇章。
随着改革的深入,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发展桃、杏、梨、樱桃等10多个品种果园4000多亩,2000多亩养鱼水面及万亩农业区,建有各色蔬菜和花卉温室,每年为社会提供鲜奶1500万公斤,跨入全国牛奶高产行列;渭河南岸有中日友好林和数十公里6000多亩生态保护林工程;今年实施的“大绿工程”又在渭河北岸长15公里、宽100米以内、2800亩土地上植树30多万株,四旁植树5000多株,在16公里长的主干道尚稷路自东向西延伸,两旁各有20米宽的林荫带等。目前,园区内树木掩映,瓜果飘香,构成了秀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基础设施、灵活的经营机制、优越的环境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纷至沓来。有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合作、合资、联合兴办企业。到目前,已签合同58个,资金24.8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24个,集中体现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有高新科学农业研究中心、大棚蔬菜、温室花卉等农业项目;有旅游度假、水上乐园等旅游项目。其中西安渭水园温泉度假村、东晋桃园等20多个合资项目已建成,去年就完成产值3.8亿元,利税6151万元。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