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信
今年5月份,我在河南南阳古玩市场“猎奇”,想从中捡点“漏儿”。一个农民打扮的人走到我身边诡秘地说:“老大哥,想要什么东西,我们到外面谈,我从老家带来一点真货,你去瞧瞧,要不要没关系。”东拐西拐,那人就把我带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旅社。货拿出来让我看,说这是一件汉代青铜马,价值30万元,属国家一级文物,只要是专门搞收藏、不转让、不卖给外国人就保证没事。
我说:“不行,俺一个书生,每月就那几百元的工资,咋能买得起呀。”“价钱好商量,我知道价高了你也出不起,你看能出多少钱,给开个价。”“你这玩意儿敢保真?如果是假的咋办?我上哪去找你?”“这好说,我有身份证,我把家庭详细地址告诉你,这你只管放心,如果是假货,你来找我,我管退货。”
我想,这人也不一定识货,他说的是价值几十万元,想蒙外行,可今天偏碰见了行家,我就猛压价。我掏了身上所有的钱说:“今天外出就这3000元,你看要是行的话,我就拿货走人,不行咱各奔东西。”那人脚一跺,从牙缝挤出两个字:“成交。”他钱一数,装进了怀里,我把东西一包,急忙乘车回家。
时隔一段时间后让行家看货,说是赝品,价值只有二三百元。听行家讲,赝品只能仿其形似,而不能效其神韵。回头再看这件“青铜马”,紧靠铜皮的表层,既不是黑漆古,又不是枣红皮,更不是亮银地,红斑浮在绿锈上面,绿锈下面就会露铜,这锈根本不是从铜里生出来的。当然,这东西确实是用青铜仿制的,纹饰也对,且在坑里埋了一段时间,所以几可乱真。若不仔细察看,恐怕很难看出破绽。经高人指点,我才恍然大悟。
通过这些年的摔打,我深有体会,自古以来,凡是能卖钱的古玩都有可能造假,特别是那些能卖上好价钱的稀世珍品,更要多加提防。 (王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