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版旧车票早已退出铁路舞台,成为历史。然而,安康车务段的退休职工苏恩茂几年来悉心收藏,将5600张硬版旧车票一张一张粘贴起来,垒成了一大一小两个路徽。重重叠叠的旧车票,不仅见证着铁路的发展,也铭记着老苏对铁路解不开的情结。
老苏出生在杨凌区,1969年招工到铁路,1972年应国家建设襄渝线需要,他又到陕南,在安康车务段石泉县车站当了站务员,一干就是30年。1997年冬,车站检票员发现了一张用电脑打印的“上海至石泉县”火车票。老苏想到自己不久也要跟硬版车票一样“退役”时,心里充满了对铁路的眷恋不舍之情。于是他开始收集旧车票,隔三差五就把一包包旧车票提回家。
收集旧车票要做什么,老苏有自己的打算。他1983年生过一场大病,一直受到分局各级组织的特别关照。20多年来,每到春节、七一等节假日,安康分局、安康车务段的领导都要到家里看望慰问他,解决他的家庭困难,从精神上鼓励他。如今,不仅一双儿女都选择了铁路职业,而且他的身体也一日好似一日,越活越精神,与20年前简直判若两人。因此,这些年来,老苏虽身体不好,但他只要在岗一天,就要确保工作无差错。现在,他要把收集的旧车票,一张张粘贴起来,做成路徽,寄托自己对组织的感激之情,对铁路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1998年初,老苏退休了。他开始设计怎样做路徽。老伴同他一起,用钢丝做了底架,把一张张车票穿贴起来。1999年12月28日,第一枚小路徽完成了,它由2100张旧车票组成,代表21世纪。与此同时,从1998年底开始,老苏开始动手制作第二枚路徽,2002年3月8日才完成,历时4年多,象征着安康分局实现安全生产3500天。做完这两个路徽后,老苏成了明星,省上和安康市的新闻媒体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可老苏看重的并不是这些名利。去年,他儿子说,把它拿到西安去,至少能卖2000元。老苏笑着说:“10个2000元也不卖,它比钱更值钱!” (心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