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焦采访,最壮观的一幕是看火焰伴着灼热的焦炭出炉。感受最深的是改革带来的巨变和职工的心态。炼焦分厂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工人杨忠文说:“企业最困难时,发不出工资,有人主张熄火停炉,可我和一大批人总想着企业有好的一天,这一天终于让我等到了。”的确,老焦化厂依法破产已近尾声,将成为我省首个依法破产的企业。
新企业——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创造建厂以来最好水平,职工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企业骄傲。对此,原焦化厂厂长,现任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吴建智说:“不是国企不行,而是国企不改革不行”。
1970年建厂的陕西焦化厂在1998年步人低谷,1999年产品严重滞销,企业账上无钱,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20%以上。累计十个月发不出工资,好多工人走了,2000年初,吴建智走马上任,面对他的是:仅有的2000吨煤和涣散的人心。“死马当做活马医”厂领导班子先找人担保了5000吨煤维持生产,紧接着“切蛋糕”将玻璃分厂、子校、医院等七个单位剥离出去,让其找米下锅。“精兵简政”将机构由原来的32个压缩到24个,两项措施压缩富余人员500余名。同时在原经贸委、省企业工委的支持下,与银行方面反复协商,合理分解了债务,从陕焦的国有优良资产中剥离出良性资产,吸收煤户以及本厂职工持股,于2002年成立了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轻装上阵。甩掉了“包袱”,陕焦将目光放在提高生产能力和调整产品结构及提高焦炭质量上。三级焦滞销,改产俏销的一二级焦。对老焦炉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
经过努力,2002年,顺利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认证,焦炭、焦油、粗苯三大产品达到了省优,重新赢得了大批客户。去年,他们看准时机,开工建设了70万吨捣固焦、60万吨选煤及10万吨焦炉扩容改造工程。今年上半年,60万吨选煤和10万吨焦炉已竣工投产。“当年无人理睬,如今花香外飘”,在内部改革初见成效之时,陕焦抓住国退民进的有利时机,在与胜利油田实现发电合作、与美国维康基金签定一亿元股份回购投资的基础上,今年又与加拿大利亚公司商谈资产重组,外资参股25%-30%,目前国资委已立项,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审计。
“回想起最困难时,发不出工资,单位工会借了5000元,给青工发个50到100元作为周转金,现在,每年工资两级跳,这都是改革带来的好处。”一青工如是说这也印证了“不是国企不行,而是国企不改革不行这句话。”王华是炼焦分厂的工段长,他说,1998年,他每月280元的工资还拿不到手,厂里轮岗,他曾出去干过,现在企业好了赶也不出去,每月能挣个七八百元已经很满足了。这就是国企职工,他们在创造一个个奇迹,也在品尝改革这枚甜果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