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榆林已成为我国能源化工基地

2023年10月02日

本报讯 间隔十年来榆林,只见一座座大型火电厂、化工厂、炼油厂、选煤厂、天然气净化厂等企业盘踞于此,有的已投入生产,有的正在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南伸北延;市政建设日新月异;榆林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已成为我国的能源基地。截至11月底,全市财政收入、地方收入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分别为58.3%、52.2%和42%。

据了解,榆林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其中尤以煤、气、油、盐四大类著称于世。

“九五”以来,榆林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油气、电力、化工、轻纺、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神华、长庆、山东鲁能、陕西银河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了榆林的经济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和以靖边为中心的多条输气管线,建成了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甲醇企业和一个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炼油厂,建成了8万吨真空制盐厂;榆林市现已形成年产8000万吨原煤、6亿立方米天然气、400万吨原油、53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和1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其中原煤已超过大同,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市。榆林已成为我国21世纪的能源接续地,是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

此外,榆林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上等级以上公路达到64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420公里。未来几年内,这里将成为全省高等级公路里程最长的市。“一纵两横”的铁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已形成年近1亿吨外运能力;西呼、青银两条国家级I级干线光缆在榆林交汇,已成为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电力110千伏主网覆盖全市,330千伏输变电线路纵贯南北;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多数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展望新世纪,榆林后发优势突出,前景广阔。榆林市市长王登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从2003年到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产值平均增长15.8%,力争达2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数县区和乡村基本达到或接近小康,第二步,从2007年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9%,达到400亿元,比2006年再翻一番,基本建成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成为陕西经济强市;第三步,从2011年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6%,达到1200亿元,建成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具有先进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点的文化大市,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环境,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和富裕进一步提高,成为西部经济强市。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上篇:我国全年社保收支总量将首超1万亿元
下篇:非洲21国工会领导人来陕访问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12/2004122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12/20/2262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