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挽救一位矿工兄弟的生命

——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全力抢救重伤职工纪实

2023年10月06日

2004年11月10日,入冬的首场大雪夹带着一股寒流掠过矿区。正午12时许,正当人们刚刚回到温暖的家中与妻儿老小享用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之际,一辆闪烁警灯的白色救护车一路呼啸着冲破漫天雪雾,自30华里外的东矿区某矿急驶并停靠在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急诊科门前。这时,早已守候在此的院长神色凝重地指挥着医护人员,迅速从车里抬下一位鲜血淋淋的重度创伤患者疾步送入了院手术室。

此刻,时针指向12时50分。迅速投入抢救的医生向在场的当日值班局领导张双定、雷贵生,院领导杨百锁、郭西林报告检查检验结果:伤员头面部重度撕脱伤,左肩关节不完全断离(大动脉、静脉、神经断离),左胸2至11肋呈多发多段骨折并伴有血气胸及肺挫裂伤,左手肘关节脱位伴桡骨骨折,、左小腿胫腓骨骨折并呈现重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目前血压为0、呼吸微弱、脉搏消失,生命正处于垂危之际。副局长张双定、总工程师雷贵生听后立即向院党政领导指示:“你们现在压力很大,但要不惜任何代价实施抢救,全力保住矿工兄弟的宝贵生命。”与此同时,正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局长王忠义得知消息后也专程打回电话,指示医院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重伤职工生命,局里将全力给予支持。

全院动员,一切服从危情命令

危情就是命令。矿务局中心医院自当日11点多接到抢运抢救工伤职工指令的那一刻起,中心领导就立即召集紧急会议,成立了以院长杨百锁为组长,副院长郭西林为副组长的9人抢救领导小组,并抽调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4名骨干医师及全局护理技术比武技术能手外二科护士长王玲芳、外一科护士长赵玉凤、手麻科护士长张海红,中心医院护理技术能手手麻科护士李玲,供应室护士长马晓侠,总护理部护理干事任雪云6名专职护士,由郭副院长任一线指挥,总护士长闵晓玲、医政科长肖宝忠负责协调组成了抢救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刚组成启动,就刻不容缓地向王村矿医院发出立即就地组织抢救待接并采集伤员血液急送澄城县血站化验配血型的关键性指令。从而使严重失血的重伤职工刚抬进手术室时,第一份B型全血也同时到达并迅速输进伤员的血管,为抢救赢得了极为珍贵的时间。

从重伤员进入手术室抬上手术台后,院长杨百锁、党委书记任宪民、副院长郭西林、医务科长肖宝忠、总护理部主任闵晓玲……便一直守在手术间。一线指挥副院长郭西林立即组织各专科医护人员投入抢救,外二科主任陈军、主治医师杨振忠、王栋梁;手麻科主任麻醉主治医师王有恒、麻醉主治医师刘得华、余学忠及张海红等全科护士;还有与此次手术相关的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郑学民、副主任医师贺玉凤、陶志健、赵铭,内科主治医师杨斌等紧围着手术台聚精会神、争分夺秒的投入检查、诊断、抢救。检验科主任主管检验师王安哲、检验师刘选民随时随地为手术取送血浆,提供化验报告,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海杰积极采取措施为患者拍摄X光片,当日总值班政工科长刘快明围绕手术积极进行调度车辆,协调各方。在极短的时间里,一个系统庞杂的中心医院便成为一部精密的高效运转的机器。

全力以赴,组成强大抢救团队

“千方百计保住重伤职工兄弟的生命。”此时此刻已成为全体参加抢救医护人员的共同信念。“先保住生命、后接断肢。”抢救组医生按照制定好的抢救方案和原则迅速分步展开。伤员失血严重,澄县血站的B型血浆已难以接续,院检验科、医务科便立即派人派车奔向合阳、大荔、蒲城,后又专程赶到渭南市中心血站求援取血,在15个小时里先后购回配送B型血浆达8000cc,总量达到了一个成人全身血液的近两倍,才确保了伤员抢救期间的供血急需。

与此同时,大夫们又分秒必争地为垂危中的伤员快速实施了气管内全麻插管,实现了人工控制呼吸。为尽快在大面积创伤躯体上止住出血,大夫们伏下身子仔细探查伤口、结扎中小血管,进行腋下填充止血,在半个小时内成功使伤员的血压恢复到80-50mmHg,一个小时后血压又逐渐升高到90-60mmHg,且血氧饱和度达到90%。到此时,游移在死亡边沿的重创职工的生命体征才初步显现,取得第一阶段险胜。 (下转二版)

上篇:百名民企英杰获荣誉
下篇:150万元保矿难职工家属和特困职工过好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2005011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1/10/24451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