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能·
去年底由省纠风办组织的、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对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的政风、行风问卷调查,尽管一再要求尽可能的把问卷调查表发放到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服务对象手中,实际上,在各市、县问卷调查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不少不该出现的问题。
个别部门为提高群众对自己部门的“满意”程度,竟然调动一些“关系”抢填调查表;有的单位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填写,自己给自己的单位填“满意”;有的单位要求职工动员家属、亲朋好友上阵帮忙;有的单位甚至雇请外人为自己的单位打“满意”。政风、行风问题调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和谐的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评议活动结束后,省纠风办将根据问卷调查对30个部门和行业统一排名,在全省范围内对前三名和后三名进行奖惩。笔者认为,政风、行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根据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就给一个部门(单位)下政风(行风)好坏的结论是不够全面的。首先,参加问卷调查的只有区区6万人,如仅以此为据,岂不是强奸民意吗?其次,参加问卷调查的6万人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在不和谐的场面中出现的,这些人根本就不能代表民意,这是不容疑问的?
如此看来,有了好的初衷并不等于会有好的结果。要实现初衷与效果的统一,政风、行风问卷调查的组织者必须要在问卷方式的设计上更科学、更完善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