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致力融入世界品牌的“中国造”

——访陕西法士特齿轮公司总经理李大开

2023年10月06日

学习和思考赋于了李大开智慧与才干,作为在全国颇具知名度的陕西法士特齿轮公司的领导者,与他交谈时,总有一些“咄咄逼人”的自信气势。用他的话说,这份自信来自于他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体会。作为一个专家型的管理者,无论是他对资本的运作,市场的把握,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有着他独特的见解,在老熟人面前,虽然有些观点只是来源于他感性的思考,但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和对不断创新的渴求。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花了6年时间研究了18家基业常青公司成功经验,得出结论:“最成功的公司致力于赢得竞争。他们的对手是自己。”李大开无疑也是位将自己作为对手的企业家。

新年伊始,记者在法士特公司见到李大开,他高兴地告诉记者,2004年,法士特公司在高速发展的路上又迈了一大步,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37.3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不含税)25.05亿元,产品出口创汇3301万美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118%、115%和112.5%,各项指标均排名全国齿轮行业企业第一位。更为可喜的是,法士特重型汽车变速器的年产销量已突破20万台,跃居全世界单厂年产量第一名。

是什么原因使法士特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李大开介绍说,首先感谢各级政府的关心。法士特的主导产品是引进美国伊顿公司的双中间轴富勒变速器,还有自主研发的多个系列和品种的变速器,覆盖了载重8吨到40吨的各种车型。但在以前,以1998年为例,那时的产量不过三、四千台,产值和销售收入也仅仅1亿元出头,曾经四个半月发不出工资……现在不同了,法士特的产品已经成功地为东风、一汽、陕汽等数十家国内主机厂配套。主打的15吨以上的汽车齿轮已占有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8吨以上的也占有了半壁河山。可以这么说,现在在中国,凡是生产重型汽车的厂家,均采用了法士特的产品。

市场的拉动,成为法士特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记者更想知道法士特高速发展的内部原因。李大开回答,当然有,而且很多。譬如技术创新,富勒变速器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产品,当时只有一个系列三个品种。我们不是简单的引进、生产和销售,而是按照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以引进技术为平台,不断创新,研制开发适销对路、性能优异的新产品。现在法士特重型变速器已形成八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全面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配套需求。1998年,我们抓住国际市场全球采购的机遇,率先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搞起了出口产品生产线,在全齿轮行业企业中首家进入国际OEM市场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还在美国开设了法士特分销公司。2004年,法士特的重型变速器已开始大批量进入东欧、南亚等国际市场,成为我国重型变速器总成出口的首家企业。与此同时我们对国内产品和出口产品执行同样的质量标准,坚持同机、同线生产,供应面市。因此,法士特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产品,得到了国内各主机厂和广大用户的欢迎。

谈到明天的发展,李大开说:“法士特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但我们并不满足,要以自己为对手,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法士特现有西安、宝鸡两大生产基地,重型变速器生产能力是年产25万台。去年底,又与美国伊顿公司签约,在西安高新区共同投资2980万美元,建设伊顿法士特(西安)有限公司,引进并生产、装配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最新型重型变速器,计划年产量15万台。与此相配套,法士特公司还独家投资10亿元建设了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这两个项目于去年初破土动工,现已基本建成,很快就可全面投产。与此同时,法士特在宝鸡厂区投资3亿元的锻造自动生产线技改项目也正在进行。2005年,法士特公司将形成年产重型变速器40万台,齿轮1500万只,汽车锻件8万吨的生产能力。他们的目标是:将自己的产品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中,让外国人改变“中国造”的印象。

本报记者 龙仁生 通讯员 娄玉峰

上篇:导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2005011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1/12/24460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