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南京栖霞区燕子矶卫生院上月底呼吁全体员工参与“慈善一日捐,温暖千万家”活动,要求是“不限款项,自愿募捐”。本月初,院方公布了所有员工的捐款数额。4名没捐款的员工名字后面的“数额”一栏写了“0元”。有人认为,张榜公布未捐款人的名字,还写上“0元”,说穿了就是想出出这些人的洋相,院方的做法有点不厚道。
按说,名为捐款,说得清讲得明是“自愿捐款”,而事实上捐款在不少地方是一种政府行为的摊派,愿意捐也得捐,不愿意捐也得捐。有些捐助,会上说的、文件上定的是捐钱捐物都行,但下面执行起来只要钱不要物。还有不少地方,对捐款的数额作出下限规定,一般干部不得少于多少元,副科级干部不得少于多少元。在工薪阶层队伍里面,也有人因为天灾人祸,家庭贫困,有的人因为子女上学,购房等原因负债累累,自己家里的窘境都无法解决,还得跟上这捐款的队伍转。你不捐款,单位领导就会说你没有爱心,缺乏公道等等。把一个好端端的捐款,让一些人执行得跑了调。为什么一些单位会这样搞呢?实质上捐款活动已经成了一些领导的政绩之一,捐款多就显示出这些单位工作搞得好。上级一些领导也会抓住这么个小事大做文章,通报表扬,或者登报。这样就苦了一些经济基础差的员工,此类现象,其他地方也有。
我们期盼能还捐款真实的面目,让它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成了个别人仕途经济的一种策划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