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是国家工程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它的前身是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四十八团。1984年并入铁道部,为铁道部二十局三处,2004年根据国资委的指示,正式挂牌为现名。他们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滚滚洪流中,这支钢铁劲旅一手拿枪,一手拿镐,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在没有人烟的地方修起了一条条康庄大道。从1954年到1984年整整三十年间,他们南征北战,四海为家,先后参加了黎湛、鹰厦、包兰、成昆、襄渝和青藏等十多条铁路的建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到处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
1984年1月1日,这支英雄的部队告别军旗,走进了铁路工人的行列。吃惯了“皇粮”的军人要到市场去找饭吃,昔日立马横刀的官兵们面对的是尘与死的考验。党委一班人懂得,要杀出一条生路,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换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勇敢的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搏击中求发展。
兵改工后的第一仗,是建设我国第一条单元重载双线电气化铁路一大秦铁路。修建这样高标准、高质量的干线铁路,他们是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发扬铁道兵前无险阻的拼搏精神,科学组织,顽强攻坚,胜利完成了三座长大隧道和一座特大桥的建设任务。一期工程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和国家金质奖。二期工程的滦河特大桥被评为部优工程。
“八五”“九五”铁路大会战期间,三公司人风云际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头上再显铁军雄风。在宝中铁路建设工地,他们吃苦奉献,创建了一个又一个优质样板工程;在内昆、宝天、朔黄、西合等工地上,他们争先创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祖国西南边陲南昆铁路建设的大舞台上,他们科技先行,在全线的五项重点难点工程攻坚中斩关夺隘,多次刷新了桥梁和隧道的全国施工记录。企业的施工领域也逐步向路外工程拓展。
只有科技领先,才能步步领先。早已练好十八般武艺的三公司人,向着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长大隧道工程展开了挑战。
华蓥山,因为与那位威震敌胆的双枪老太婆联在一起而成名,今天,它却要与筑路英雄们一试高低。这座双线总长9412米的华蓥山隧道,是目前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瓦斯隧道。洞内溶洞、断层密布,涌水量大,并有大面积的煤矿采空区,瓦斯浓度高达16%.而且含有硫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被专家们称之为“五毒俱全”的“地下魔宫”。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调集精兵强将,采用“激光红外测量”、“大管棚超前支护”和先进的瓦斯防爆预警系统,战胜特大突水涌泥,有效防止了大塌方。成功解决了特长高瓦斯隧道的通风、防爆等六项国内和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瓦斯隧道施工无伤亡事故的安全纪录。先后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四川省天府杯、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詹天佑大奖。职工们风趣的说:“会战华蓥山,我们也是双枪将,一靠科技之枪,二靠精神之枪。”
天生桥隧道,是南昆铁路仅有的两座瓦斯隧道之一,全长2450米。建设者们采用“超前钻孔探测”等新技术、新工艺.提前两个月打通了隧道,征服了人称“死亡岭”的修路禁区。
全长1241米的水柏铁路发耳隧道,是目前国内穿越煤层最长、瓦斯含量最高的铁路隧道他们提前3个半月把隧道建成了“优质样板工程”。
澳门——素有“建筑博物馆”之称。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在这里修建的松山公路隧道,是内地企业首次在澳门独立中标承揽的工程。也是90年代末,葡萄牙政府在澳门投资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三公司职工满怀深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秦巴山区,三公司人展现了前无古人的壮丽画卷。他们提前40天打通了全线最长的隧道——3200米的新大滩隧道。在目前西部最大跨度的高速公路隧道,重庆市小泉隧道、云南大红田隧道施工中,他们同样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
历史是这样的巧合。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襄渝铁路的堰岭隧道,到二十世纪末西康铁路的堰岭隧道,这两座隧道凝结着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几代人的心血和情感。当隧道胜利贯通的时候,建设者们能不欢呼、雀跃吗!
在“十五”开局之年,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第4次登上雪域高原修建青藏铁路。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位于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其轨面海拔4905米,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高隧。那里一年四季狂风呼啸,雨雪交替,日有四季,年无炎夏,最低气温达零下41度,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低于人类生存所需氧分压11.3KPA的最低极限值。紫外线强度超过内地2.5倍,被称为“生命禁区”。为使队伍能上的去、站得住、展得开、打得赢,他们与科研单位一起认真试验探索,在隧道口研制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制氧站,解决了隧道施工缺氧和职下生活用氧问题。风火山隧道地质状况复杂,科技含量高。整个隧道全部穿越多年冻上,冻土区最厚达150米,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等不良地质使工程难度史无前例,参建人员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铁军精神,抗缺氧、战严寒、艰苦卓绝、攻难克险、科学施工,成功穿越了地下冰川,征服了天下第一难点工程。其中,“青藏铁路风火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和“青藏铁路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研制与应用”分别被国家科技部、《科技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教育部科技委员会评为“2002年公众关心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风火山隧道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铁道部“火车头”奖杯,青海省“青藏铁路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目前,该隧道已载入世界基尼斯记录,正在申报鲁班奖。
几度春秋,几场鏖战,三公司人不仅在隧道工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特殊结构的大桥、特大桥建设中,他们同样铸就了辉煌。
位于南京市纬一路上的栖霞大桥,横跨三条铁路和公路,全桥的358根钻孔桩,大部分要穿越地下深达数十米的软土淤泥和砂砾层,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大桥主桥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连续三跨、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新结构,桥面宽度从26米过渡到48米,属我国同类桥梁之最。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测算,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大面积软土地基条件下,桥墩“深孔基础桩灌注”等10多项技术难题,并在国内首次将重达100吨的主桥钢拱肋整体吊装就位,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大桥的建设工期仅9个月,它创造了我国同类桥梁建没史上的奇迹。
横亘在峡谷之上的南昆铁路天生桥2号大桥,是我国铁路干线上第一座轻型薄壁板墩、大跨度的悬灌梁桥。它集高、难、险、新为一体,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公司建设者仅用17个月就攻克了难关,大桥主跨的合龙精度误差仅3毫米,实现了天堑的跨越。
被评为部优工程的山冲特大桥是南昆铁路西段最长的桥,870多米的巨龙横跨公路、水库,42米高的墩身耸入云天。她壮美的英姿成为红士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公司人不会忘记,当年,他们的前辈就是从这座铁桥上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今天,英雄的建设者们重新踏上这片光荣的土地,参加了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的建设。他们修建的林家台大桥,跨越沈丹铁路和304国道。大桥梁体横向斜置,水平位置处在曲线之上。攻关小组采用“三角斜拉式挂篮”等新工艺,按期攻克了技术难关。单家河特大桥双线全长1300米,墩高34米,单片梁体重达50多吨。职工们战严寒、斗风雪,群策群力,使大桥的进度和质量在全线名列前茅。
成都平原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这座数百万人口的城市早,每天都有潮水般的车流拥向双流机场。而沟通城市与机场之间的这座宏伟壮观的立交桥,也洒下了三公司人辛勤的汗水。他们为蓉城人民奉献的另一份礼物,是成都绕城路跨宝成铁路大桥,它是绕城路上施工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当职工们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大桥主体工程时,业主感慨地说:“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干出这样一流的工程。”
三峡工程令世人瞩目,三峡库区群众将铭记住三公司建设者的功勋。重庆市忠县的甘井口大桥,墩高39米,中跨3孔为长100米的薄壁空心箱型拱梁,它将我国传统拱桥的造型与现代建桥艺术有机结合,被称为“三峡库区第一桥”。大桥的吊装成功,再次展现了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雄厚的科技实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在巍峨雄伟的娄山关下,三公司的勇士们要跨越新的关隘。崇遵高速公路楚米1号大桥,是我国首座采用同步转体平移新技术的公路大桥,大桥穿越运输繁忙的川黔电气化铁路。为了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主桥采用左右幅平行于铁路线两侧施工,主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通过底部转盘使双幅同步同速度旋转45度跨越铁路。施工难度在国内建桥史上实属罕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对上千组施工数据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并创造性的改革施工工艺21项,使两座长84米,高25米,重达4260吨的主桥按设计要求凌空旋转,在65分钟内安全平稳的转体就位,水平垂直和静落误差不到十毫米,为我国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新结构桥梁施工和科研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路,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高质量的高速路,三公司人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汗水一起铸进了路的灵魂。
在福建漳州至龙岩公路建设工地,三公司的干部职工抱着“干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创一方信誉”的信念,克服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干扰,科学组织施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施工进度快,工程质量好。他们承建的全线头号重点工程——部岭隧道,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五年后的今天,他们再次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承担起龙岩长汀高速公路的施工任务老区人民再做新贡献。
这是一条按照巴塞罗那奥运会赛场的道路标准,设计修建的高速公路。从南京绕城路到禄口国际机场,29公里的路程,布满了河流、池塘和沼泽地。三公司人依靠科学的施工方法和忘我的拼搏精神,向江苏人民交出了一条优质路。经国内外专家检测,道路质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金像奖。
强者选择了市场,市场也造就了强者。经过多年的风雨搏击,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在公路建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先后参加了山东的济青、马莱、广西的柳桂、罗富,广东的粤赣、机荷,云南的安楚、水麻,贵州的崇遵,四川西攀、都汶、成南、川藏,重庆的渝长、长梁、梁万,陕西的铜黄、西汉,甘肃的天谗、宝天,新疆的乌奎,内蒙古的206线、二满,河北的青红,河南的尉许、兰尉、晋济,山西的大运,湖北的318线,浙江的甬台温、金丽温、龙丽、丽龙、申嘉湖、诸永,安徽的合安、界阜蚌等数十条国家重点公路的建设,成为一支颇具实力的公路建筑劲旅。
企业的第一实力,是人才。多年来,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面向全国的大专院校,面向社会,广揽企业的有用之才。目前,全公司有技术职称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已占公司员工总量的1/4。公司党委敢于唯才是用,并通过各种渠道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之才。三公司党委认为:在市场竞争中的有用人才,不仅要有智慧,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还要培养意志坚毅力,它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不畏风险压力,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动力。
为了向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的建筑产品,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不惜投入数百万元巨资,从国内外购置了二十多套先进的建筑工程试验设备,建立完善了中心试验室和计量测试中心,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工程的实验检测工作,保证为每一项分项工程提供准确的技术数据。
作为国家一级企业,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把目光盯在了科技含量高、技术标准严、施工工艺新的高、难、尖项目的承揽上。他们在学习先进技术,强化项目管理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电脑钻孔台车”、“双向驾驶运输车”等八百多台套机械设备,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凭借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实力,他们把经营范围迅速扩展到地铁、机场、水电、码头、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众多领域。
1998年,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2标准化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又获得了“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光荣称号;并连续六年被陕西省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1年被陕西省政府树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应该说,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但是,荣誉对于三公司人来说,只是引领他们不断前进的出发地。
在车轮滚滚的长街之下,青岛市的地铁试验段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而在参与地铁建设的队伍之中,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的建设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地下围岩起伏变化,花岗岩与沉积沙相互交错的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先进的隧道“新奥法”施工新技术,成功的解决了城市地下工程作业的防水、防震和防渗等众多科研难题,以“质量好,进度快,信誉高”而扬威岛城。随后他们又转战深圳,为特区建设增辉添彩。
对于修建机场,三公司人也不陌生。早在80年代初,他们就参加了重庆江北机场的建设。随后,又转战大西北,参加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施工。在四川广元机场、九黄机场建设中,三公司的队伍又以作风硬、素质高,被建设单位称为“机场工程生力军”。巴山蜀水之间,三公司人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兵改工后不久,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便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小试锋芒。甘肃省引大通河水入秦王川的水利建设项目,是我国高山地区最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在与众多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较量中,三公司施工的9座总长度达15公里的隧洞,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穿山勇士们高举胜利的红旗凯旋,成为当之无愧的“铁军神兵”。
从“九五”末到“十五”期间,三公司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区域已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建成长大隧道110公里,建成大桥特大桥120多公里;修建公路铁路及市政工程近五百公里;并创造了多项国内和世界之最,企业的生存空间全面拓展。
创业者的足迹,给人们留下了感叹与启迪,在新的世纪里三公司人把创新和发展作为企业的主题,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在第二次创业的征程阔步向前。 (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