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两年榆林的民间资本纷纷前往“西口”创业,不过与昔日“走西口”逃荒谋生不同的是,如今的“走西口”却是腰包已经鼓起来的老板们主动携带巨款前往“西口”寻找自己合适的创业项目。
笔者从榆林市金融权威部门采访证实,近两年有30多亿民间资本前往内蒙古、宁夏等地创业,用业内人士的话讲“榆林已成为我省一大资本输出区”。
近几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依托46万亿潜在能源资源,坚持走“项目带动化”战略,优化投资环境,一大批国际、国内能源巨头纷纷落户榆林。面对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榆林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调要走新区工业化道路,唱响循环经济理念。然而目前,产业政策门槛准入较高、能源巨头投资挤压,已成为众多民间资本不得不面临的“生态环境”。笔者调查了解到,从2003年开始,榆林市神府一带民营企业家,开始移师内蒙古乌审旗等地,而定、靖两县的民间资本则倾向于宁夏、银川等地。2004年开始,内蒙古、宁夏等则竭诚招商引资,重点瞄上榆林的“西口客”。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