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省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后劲持续增强,全省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从2003年起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去年达到12.9%,是1989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省长陈德铭提出,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为11%。那么,2005年的经济能否持续走强?支持经济增长并保证11%的增长速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又是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今年是我省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从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看,总体上支持经济持续走强的因素居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的成效开始发挥作用。2004年的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初步抑制,农业和能源、重要原材料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这些都为今年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支持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有利因素仍未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较强劲。从热点商品销售的前景看,今年住房、汽车、电子通信、旅游等的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三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趋向宽松,将由前阶段的适度从紧逐渐向中性方向发展,经济运行的金融环境将得到改善,企业资金紧张可能有所缓解。四是从投资看,尽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能低于去年,但仍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
同时也应该看到,今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压力也不少,今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仍将受到一些长期结构性矛盾和一些短期问题的约束:一是农业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增收难依然是突出问题。去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好政策”和“天帮忙”,从今后看,我省粮食增产的基础仍不牢固,特别是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粮食增产带来的收益。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势必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依然是控制投资规模,全省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三是部分上游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加大了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使除石化、能源、钢铁等工业企业外许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限制。四是资源、运输紧张矛盾依然突出,煤电、油运输紧张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资源瓶颈制约仍是影响今年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拦路虎”。
从全省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主流,经济将仍沿着新一轮快速增长的轨道稳步发展,但可能低于上年12.9%的增长速度,预计增速在10-12%之间,仍是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持续走强的势头不会改变。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