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李小平总经理、(右二)咸阳市长张立勇、其他为芬兰代表
时代,将许多名不经传的人物推向了社会的舞台,他们的业绩和他们的名字理直气壮地一起嵌进了咸阳供热建设事业的画卷。
很难说清,这到底是在写画,还是在写一种事业。可这幅画是那样的真实,真实的事业是那样的美。李小平,就是在这画与事业中来往穿梭,蹀躞而行的人。与其说他是企业家,倒不如说他是个“画”家,他是在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科学的运作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咸阳西区供热事业的蓝图。
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这幅正在刻画的美图中去吧!
当咸阳人迈着前进的脚步迈入现代化建设中,一座座标志着现代文明的工厂、楼房平地掘起,随之而来的则是向天空喷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层减薄,人们的工作、居住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由李小平挂帅的全省首家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公用事业公司——咸阳西区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当时,李小平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不过,咸阳西区供热公司如今在咸阳乃至全省已不陌生了!它们艰苦创业、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的创业经历并不简单。如果事情那么简单,我这篇文章也没有继续往下写的必要了。
也怪,李小平流年不利,刚出征就碰上了他一辈子也没遇到的难题,差点让他的宏伟计划落空,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往下写。
毕业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他,刚走出校门,就总觉得有个目标,总觉得要干一件事,但到底是什么,当时说不清,朦朦胧胧的……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机会,机会终于来了,他即高兴,又感到肩上的担子的沉重。
当李小平兴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时,问题出现了。由于李小平创新的思路,灵活有效地运行机制,创造出以政府70万元借款及彩虹集团200万元现金投入作平台,启动5000万元投资,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送气、当年运营的“咸阳神话”。按常规公司运行已步入正常。良好的供热效果及环保的需要,政府要求无条件地再增加供热150多万平方米,这样公司由一个只供100万平方米猛增到250万平方米的局面,原来实施的集中供热方案已远远不能适应,资金也成了大问题,严竣的现实把李小平推上了咸阳地供热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位置。
怎么办?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向政府提出困难,但这不是李小平的性格。二是硬着头皮上,政府只给精神,没有资金、前景莫测……
思前想后,李小平一咬牙,脚一跺:“东方不亮、西方亮,不信找不到出路。”西区供热一定要发展、壮大,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也都在所不惜。
热源的扩大必须要再上项目,地皮、资金、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国家已全面开始整顿土地开发项目,可想而知,当时的状况是何等困难,再难,也不能退缩。
他四处游说,市里不行上省里,省里不行上北京,一次又一次地开始了他跑批文的艰难道路……
一次,有一份批文经过他几十天的努力,终于层层过关,只等省上主管部门领导签字盖章。他高兴得一夜没睡,提前买好了进京的车票,第二天到西安时这位领导却因出去开会没在,李小平硬是在省政府办公楼下足足等了一天,政府的公务员们都用惊奇的目光猜测着他。火车票时间眼看就要到了,他只好派人退掉,一直等到这位领导开会回来……
也许是被这位硬汉的精神所动,也许是上级出于对供热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抑或是李小平的诚意或运气,不管怎么说,上级还是同意采取先租后买的方式规划定点了土地。从而,使西区的供热工程顺利上马了。李小平高兴极了,他仿佛看到了咸阳西区供热事业的前景。
工程可以上了,资金咋办?李小平除了到银行跑贷款外,还向社会融资,发挥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向职工借款筹到资金210余万元,增加了一台20吨的锅炉用来增加蒸气的供应,解决了当年暂时的供气矛盾。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2003年9月,彩虹动力厂因总厂扩建,减少了对外供气,加之当年咸阳市政府加大了环保管理的力度,拆除了大部分燃煤锅炉,这样参加集中供热的用户愈来愈多。原有的135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又扩大到了150多万平方米。这时市政府又开始了人民西路的拓宽改造,新拓道路两侧又有160万平方米的用户要入网,这就要求供热公司同时铺设全路段的管网工程,那来钱呢?矛盾一个接一个,危机加剧。
热源、热网的矛盾同时突现在李小平眼前,按要求完成1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需要上亿元的资金,这么大笔钱从那里来,谁也帮不上忙,当务之急是筹措资金想办法。
打破常规、八方借力、多条腿走路。
经过李小平的不懈努力及西区供热良好的效果,加之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终于在2003年3月份争取到了芬兰政府的3600万元贷款。
资金矛盾缓解了,但银行贷款方面又出现了问题。如今,已步入商业运作的银行业,为了降低风险,申明地下管网不能做抵押,这咋办?李小平跑细了腿、磨破了嘴,根本无济于事。
一天,一保险公司来做宣传,李小平突发奇想,利用保险公司可否起作用,通过咨询、协商,利用地下管网参加保险,果真分担了银行的借贷风险,解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先后争取到了中行及农行两大银行的贷款2180万元,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的问题。
芬兰政府的贷款,银行方面的贷款及时到位,解决了地下热网的建设资金问题。
地下的问题缓解了,地上的问题如何解决?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走混合型企业的道路,为李小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对!走内联外引的两条路。
内联即将原来与704厂的租赁关系调整为合作关系。704厂能同意吗?起初,西区供热公司刚租下704锅炉房时,这个大型锅炉房建设标准达60吨/小时的能力,而实际使用能力仅为10吨/小时,可想而知当时锅炉房的现状,未使用的设备年久失修,机房周围杂草纵生……
说干就干,李小平亲自带领员工整场地、修设备、拔杂草,使一座不能充分利用的锅炉房得到有效的利用,呈现生机。从而保证了热源的供应,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企业及社会效益得到了双获利。
在这,我们又一次看到的是李小平的惊人智慧、儒雅的风貌、智勇双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民营企业陕西英华实业有限公司爽快地同意以1200万元的设备入股,国营陕西华电材料总公司(704厂)同意以704厂的锅炉房现有的33亩地及锅炉设备入股1300万元。由此,一个内引外联的框架已经构成。
通过增资扩股,西区的注册资金已由原来的500万元变更为5000万元,参股企业由原来的两家发展为4家,企业资金持续增长,股本不断扩大,公司正积极完善新型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开辟了全省供热行业国企联合、民营参股的先列。
成绩来之不易。
五年来,李小平为了他追求的事业,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一步一步地迈向他追求的目标。
一个有眼光的企业家,要有一个广阔的视角和全新的思维。
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相应地给西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小平精心筹划着:
尽快上西郊热电厂项目,是形势的需要,也是李小平总经理心中思索的头等大事。
说起简单,但做起来它的难度不知有多大,立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评估、项目的审批、市经贸委、市财政、省经贸委、省环保等不知多少关口要走、多少事要一件一件办,按照常规报批非一两年根本跑不下来,但在他的努力下,完善了各项批复手续。在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又逢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治理整顿报批项目,而且热电厂项目是国家严控项目,在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清理小火电项目的形势下,西郊热电厂项目也被列入全省26个清理项目之中。由于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又具备大面积实施集中供热的条件,而且用户稳定、可靠,所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加之李小平的不断努力,愣是用很快的时间,通过了省发改委和省政府的再次批准。
2004年12月31日,陈德铭省长签暑了同意咸阳西郊热电厂继续建设的意见。
难道他有三头六臂,那里,要不然说他有惊人的智慧,他灵活地利用政策、打破常规,巧妙地抓住与彩虹集团合作的机遇,发挥彩虹集团与政府的各自优势,同时,严格按照报批项目所必需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的各相关条件,如环境保护、电力上网、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等十几个方面的问题,各项基础工作都做到细致有序、扎扎实实,为项目的批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一条即佳、又快、而且节省大量报批时间的捷径。
超常的思维及科学的运作及西区供热的远景,吸引了许多投资商的注目,新加坡太平洋项峰投资有限公司、香港环球财务集团有限公司、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台朔集团都先后参与到西区热电厂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中。实施热电联产、规模发展的宏伟蓝宏计划已经开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幅辉煌壮丽的西区供热新画卷。
如今咸阳市西区供热公司的地下铺设主热力管道已达23公里,管网输送能力达300万平方米,实现供热面积已达150万平方米,为全面实现集中供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冬去春来,五年过去了,西区供热公司已拥有供热用户62家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3家医院、8家学校、6家宾馆。西区供热的事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李小平也迎来了收获季节。五年时间不算很长,李小平硬是靠胆识、魄力、才智和顽强把西区供热事业推向先列。
公司现已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供热能力突破200万平方米,每年减少排尘530多吨,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排量300余吨,社会效益、保环效益得到双丰收。
功在当代,造福千秋,公司先后荣获区文明单位、市政文明单位及市级文明标兵单位荣誉等称号。
采访一个企业是一次新的重复,而采访一个企业家得到的是一种永不重复的性格。
李小平凭着他独有的性格带领西区供热公司的职工把股股暖流送进了千家万户。当人们从凛冽的寒风中回到暖意融融的房间时,你一定会记得西区供热公司,一定会记住一个人的名子——李小平。 图/西供 文/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