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泾阳:招商引资引来了什么?

2023年10月02日

泾阳县种植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县蔬菜面积达30多万亩,云阳蔬菜批发市场更是闻名全国,这里的蔬菜销往西安、新疆、青海等10多个城市。云阳镇的蒋家村,群众也因种菜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被县上评为小康村。而自从声威公司建成后,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彻底被改变了,噪音、粉尘污染使居住在这里的群众苦不堪言。蔬菜产量下降,销售困难,噪音使村民夜里难以入睡……

据了解,2002年,泾阳县大张旗鼓招商引资,先后引来了泾阳声威建材有限公司(水泥厂)、张液葡萄酒厂等企业。县上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引资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奖励。2003年3月,声威建材有限公司在云阳镇蔬菜基地建成投产,随之,噪音、粉尘污染使周围的群众难以忍受,种植的蔬菜严重受到影响,空气中的粉尘笼罩着方圆几公里,附近的群众常年不敢开窗户。他们一次次向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泾阳县也曾派人调查,但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日前,记者来到了遭受噪音粉尘污染最严重的蒋家村。一位71岁的村民告诉记者,去年3月水泥厂投产以来,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特别是硅酸盐粉尘四处飞扬,烟囱浓烟滚滚,刺鼻的气味,加之机械发出的噪音,让人实在受不了。地里种植的蔬菜、庄稼大量减产,销售也成问题,群众的收入明显减少。

该村一位姓岳的村民接受采访时说,水泥厂不仅造成了污染,在征地时也弄虚作假,少批多占、补偿不到位,违法租地,使村里的耕地不断减少。该公司实际占用了蒋家村菜地81.5亩,而办理征用手续和补偿的只有48.28亩,每亩地仅补偿4122元,人员安置费2747.77元,其余的30多亩地至今没有给1分钱。2004年7月22日,声威建材有限公司与组上又签了一份土地租赁协议,将16.35亩菜地租给企业修路,租期为50年,每亩每年800元,而且有云阳镇政府盖章鉴证。这明显属违法占地,不知镇政府为什么却鉴证盖章。蒋家村组长岳新民也承认存在少批多占土地,补偿不到位以及租地修路等问题。

记者在村民陈春玲家看到,院子及窗台上全是粉灰尘。她告诉记者,自从水泥厂投产以来,生活彻底被打乱了,因粉尘污染常年不能开窗户,晚上噪音把窗户玻璃震的咚咚响,家里人说话必须大声喊,原来养的20多头猪现在也养不成了。记者又来到距水泥厂仅50多米的马世平家,他把记者领到平房上,上面的粉尘遇水后已结成一片一片的。他说,过去还可以在房上晒粮食,现在两天不打扫就一层粉灰。前些天丈母娘来了,晚上噪音实在受不了,连夜让把她送了回去。记者在村民李盘生家的大棚上看到,棚上厚厚一层粉尘,站在棚里向上看,几乎看不到光线。村民张春元为了证实污染的严重程度,他从地里挖了一些小青菜,放在脸盆里洗,菜捞出后,盆里全是灰泥水。

接着,记者来到了泾阳县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说,声威公司的设备比较先进,投产后咸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基本达标,省环保局已对该项目通过验收。目前,由于县环保局没有监测粉尘噪音污染的设备,因而无法监测。但通过调查发现,对附近农民的蔬菜种植及生活确实有很大影响,现正在协商对农民的赔偿问题。

记者从县环保局对蒋家村污染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上看到:声威建材有限公司噪音对村民生活影响很大,夜里难以入睡,学生休息不好,成绩下滑,尤其泾淳路北27户和西南8户受影响最为严重。排放的粉尘对蔬菜危害最大,对大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粉尘覆盖在透光膜上,使大棚的透光性变差,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棚内蔬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菜农收入损失很大。如:张东平家种植大棚菜1.72亩,2003年收入1万元,2004年收入仅700元,减产93%。常建家2个大棚,去年收入3万元,今年收入16000元,几乎减产一半……

泾阳声威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是县上领导引进的重点招商项目,占地420亩,总投资2亿多元,日生产水泥2500吨。去年3月份投产以来,经咸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符合生产要求,省环保局也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当然粉尘和噪音对周围群众确实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政府正在协调解决,作为企业积极配合,并进一步改进企业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省环保局在该公司验收意见书上对存在的问题表明,应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保护,保证防尘器可靠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杜绝事故排放的发生;加强对无组织排放点的污染防治措施,在窑头、窑尾主要排放点前要加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对生活污水要采取必要治理设施,必须保证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强对噪音污染的治理,对强噪音声源和噪音超标地方必须进行限期整改,对于引风机要建立风机房,并设立排气筒,保证噪声达标排放,阻止噪音挠民。

从群众的反映和环保部门的调查和意见不难看出,声威公司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经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和所谓的政绩。目前,遭受污染的蒋家村群众,期盼政府还白云蓝天和原来没有污染的蔬菜。

记者发稿前,与县上有关部门联系获知,记者采访走后,该企业已向村民赔付了7万元。

□陕西日报记者 林丰

本报记者 郁文

上篇:今日视点
下篇:导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2/2005022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2/25/2289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