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全市任何党政机关单位今年不能再随意报销个人通信话费,对享受通信话费报销的人员,实行话费定额包干。郑州市纪委近日的这项规定,是郑州市对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有益尝试。
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为其报销一些话费也是应该的。问题在于,领导干部通信话费报销制造成的超报、重报、上级到下级单位报销,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变通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领导干部的话费报销方面也漏洞百出、问题百出。在一些地方,有权的管钱的领导干部,不但自己的话费超报重报,就连家庭的电话、家属子女的话费包括个别亲友的话费,都能从本单位的财政经费里面支出。
全国各地每年因公务需要报销的话费有多少,没有人具体统计过。但是,这一开支数额绝对不会少。此外更加危险的是,因话费报销中的诸多问题,使一部分干部中饱私囊,如不加以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
笔者认为,郑州市实行的办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将话费包干到人,超过包干标准的就自己掏钱,节约的归己,如此一来,既确保了话费的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又激发了花钱者节约用钱的积极性,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公务话费的消费,这确实是一种“双赢”。如金水区的一位官员说,“以前话费报销只限于少数干部,导致不少基层干部有意见,在工作中往往出现不接单位电话影响工作的情形。如今,普遍享受话费货币化待遇的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将话费包干到人的做法各地不妨都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