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 杨力
前段日子,爱人下班回来说,市里新开了一家小吃城,据说有我常唠叨的豆花泡馍。“真的!”我是十分地欣喜,要妻子立即陪我去,可她不愿意,说家里饭都好了,还是改天。我不管不顾,自己一个人去了。寻到饭店,果然见菜单上写着“陕西小吃,豆花泡馍”。于是我赶忙要了一碗,想美美地解一顿馋,以解多年的“思念”。豆花泡馍来了,看起来和家乡的倒是十分的相似。于是顾不得平时的文雅,操过筷子就“呼啦”地大吃一口,结果却使我大失所望。没有吃到想像中的口味。我更加地想念起家乡的豆花泡馍来。
想想家乡的豆花泡馍,碗是地地道道的大老碗,馍用的是陕西人爱吃的锅盔。锅盔的做法很是讲究,要先一天和好面,等面发酵后,还要反复地揉面,直揉到面筋光筋光才好。然后再撒上茴香或调料之类的东西,放在锅里用温火慢慢地烙,火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这样烙出的馍才色泽金黄,味道绝佳。要用馍时,就用刀将馍切成片儿,极薄但却极韧,泡到豆浆里也就不易断,吃起来却是柔而有筋。
我上学时,家里清贫,吃豆花泡买不起锅盔,但母亲手巧,烙得跟市场上的几乎一样。所以上高中那会,大多早上都去吃泡馍。记得大约是1992年,带馍的豆花泡是五毛钱,自己带馍的是三毛钱。那时吃得人特别多,特别是学生,能把豆花摊子围成满满的一圈。切馍的刀子有时就抢不到手,因此我和伙伴商量好,一个人抢上刀子,就切好几个人的馍,气得那些排队的男孩、女孩直翻白眼。
大学毕业后,我挣上了工资,却遥在了异乡。虽然近几年,也去过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的名味佳肴,但却仍然地常常想起家乡的豆花泡馍来。想着那时一放学,就提着馍袋子飞奔豆花泡摊子。店主送过一碗,瞧瞧,嫩白凝脂的豆花,红亮亮的辣油,再撒上几撮香菜,嘿!那香味真向你的鼻子钻,吃一口在嘴里,一不小心“吱溜”就滑进了肚子。等你净光了碗的时候,嘴里留下的却是口口油香。说真的,那时县城豆花泡馍的摊子几乎让我吃遍了,至今都可以说出哪家的豆花嫩,哪家的锅盔香,而这些也都成了我远在异乡回味家乡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