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鼠爱上猫》时,还没觉得怎样,加上电影属于无厘头、搞笑类,看后一笑而过。没多久又听到《老鼠爱大米》这首网络歌曲,歌名怪异,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旋而捧红了词曲作者杨臣刚,后有王启文争当原唱惹发一起官司,搞的沸沸扬扬,一时间《老鼠爱大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最近网上又流行一首《对猪谈情》的歌曲,歌曲不错,就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
时下怪名字的歌曲和电影越来越多,是不是也借鉴这些“新奇”来吸引大众目光呢?据有关文章报道,《老鼠爱大米》这首网络歌曲原先不叫这个名,推出后反响不大,改名后,一炮而红。不可否认,吸引大众注意力至关重要,但一味依靠人们猎奇的心理而故意哗众取宠,长此以往,这种“混淆视听”的发展趋势会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就拿成语“对牛弹琴”来说,原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网上的流行歌曲“对猪弹情”,对象更换,此琴非彼情,可一样新鲜出炉,得到人们的认同。可它有什么喻意可言?再假设一下,如果其他商家也借鉴这一“奇招”、“捷径”,那时满天飘的都是怪名怪词,在这种潜移默化下,后果又会怎样?记者不敢再细想。也许有一天,当小学生在作文里也出现类似对猪弹情词句时,不知老师该做何批语? 本报记者 周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