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对建筑业三年保护期已结束,国内建筑市场逐步趋向国际化,长期垄断的铁路建设市场在今年也将向社会开放。当属于自己的“奶酪”被拿到市场上去分食的时候,铁路建筑企业该如何面对?
到去年年底,国家对建筑业的三年保护期已结束,今年国内建筑市场将逐步趋向国际化,长期垄断的铁路建设市场在今年也将向社会开放。国内大型铁路建筑企业便要面临与国际国内先进建筑企业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竞争的严峻形势。属于自己的“奶酪”要在市场上被分食,有人要动我的“奶酪”,我又该去动谁的“奶酪”?
近日,记者分别走访了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及西安铁路工程公司等大型铁路建筑企业,他们在思索着对策,在利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应对“奶酪”被分食的现实。
我的“奶酪”被动了
随着铁路建筑市场垄断被打破,近几年来大型铁路建筑企业快速增长造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规模扩张时,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随之凸现。铁路建筑市场放开后,铁路建筑企业便显得底气不足。与其他建筑企业同台竞争时,原有的市场肯定会被别人占去一部分。
“我的‘奶酪’被人动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寻找更大的‘奶酪’”。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陕的铁路建筑企业都知道未来15年中国铁路将进入大规模的建设时期,有更大的“奶酪”等着他们去拿。中铁一局总经理孙永刚说,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设1.2万公里铁路客运专线,预计每年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等着大家的分享。同时其他几家铁路建筑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的眼光不仅盯在铁路建设上,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地铁)也是他们要争夺的市场高地。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长三角”的快速发展中,铁路建筑企业在失去自己的“奶酪”之时,将会得到更大的“奶酪”。
我要去动你的“奶酪”
今年2月26日,由中铁二十局承担的非洲安哥拉罗安达铁路大修改造工程在罗安达铁路巴亚车站隆重开工建设,该工程总造价达5.1亿美元,工期14个月。这是该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随着铁路建筑市场的放开,国内大型铁路建筑企业都将目光投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正如一位企业老总所言:“国家放开了这个市场,国外先进企业会进来,我们不要怕,他来抢我们的市场,我们也要去到国际上抢他们的市场”。
除向国际进军外,国内其他建筑市场也为铁路建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天地。近几年随着铁路建筑企业内部改革的稳步推进,他们大多具有了在国内与其他建筑企业竞争的能力,且优势明显。仅从去年的承揽项目来看,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西铁工程公司分别在青藏铁路建设、广东地铁、南京地铁、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建设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他们的施工领域由原来的铁路建设正向公路、地铁、城轨、房建、地产、市政、环保、水利等多个领域扩展,并形成了各自新的市场。
我能动你的“奶酪”
在铁路建筑市场放开之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对投资体制改革也进一步加大,我国铁路建筑企业对人才、资金、物资、设备等资源的系统开发能力与国际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施工建筑企业赢利的空间将逐步缩小。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面前,铁路建筑企业的“奶酪”被人动了,他们也意识到要去动别人的“奶酪”,但能否动一动他人的“奶酪”,却取决于企业本身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据记者了解,去年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和西铁工程公司的营业额分别达到100.36亿元、138亿元和12.63亿元,比上年都有较大增长。从他们各自的营业额看,铁路建筑企业与国内其他建筑企业相比,市场竞争优势还比较明显;同时他们在一些施工关键技术和大型设备的数量、质量上也有优势可言。但在走市场过程中,他们各自在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才储备和培训等多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承揽项目多,营业额大,但利润空间并不大。为此,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提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张的应对策略;西铁工程公司把打造“西工名牌”当成走市场的系统工作来抓。而谈及内部改革时,这些铁路建筑的老总都表示,要用体制创新打造应对市场快速反映的新机制,在市场放开后,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与狼共舞”的斗志。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