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五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召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这是所有劳动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省推荐评选的74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届时也将受到表彰奖励。近几年,我省的劳模管理工作不断上台阶,特别是去年11月份成立的省劳模协会,为关心劳模、爱护劳模,规范劳模管理提供了保证。在这种前提下,推荐出来的劳模更有代表模范性,他们无疑是我省劳动者中的精英。
为了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发挥劳模作用的良好氛围。从即日起到今年底,本报和省劳模协会联合开办“今日劳模”栏目,大力宣传近几年来,在“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中涌现的各类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号召广大职工群众以劳模为榜样,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为陕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2002年,西安市秦腔一团精心编排的秦腔剧《小巷总理》在西安上演,引起一时轰动。从社区主任到公众人物再到优秀人物的艺术形象,邓菊梅这个从城市基层社区走出来的“十六大”代表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小巷总理”。
今年51岁的邓菊梅是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环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这位农民出身的社区主任,一心为公,从群众最关心和急需关心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工作,清正廉洁做事,成为忠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社区主任。她1983年农转非后被招为工人,在西安锦华木器厂工作。由于企业不景气,1990年下岗失业。面对下岗,她不屈不挠,以自强、自力、自信的精神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她摆过摊,卖过小吃,积攒了一笔钱后,创办了西安坚固防盗门厂,自任厂长。她来自基层,对普通老百姓的疾苦有亲身的体验,对老百姓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有了厂子后,她尽量帮助下岗职工安排工作,有40余名下岗职工在她的关照下,来工厂和她一起创业,使小厂子经营红火了起来,为国家上缴了数十万元的税收。
正当她的企业如日中天之时,她被群众推选为文艺路街道东壕村居委会主任。当主任还是当私企老板?邓菊梅毅然放弃了个人利益,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去。为解决小区停水电问题,她拿自家的3万元,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在清除垃圾、整理社区环境卫生时,她带头砸掉了自家窗外搭建的厨房,又拿出5万元,和大家一起清理堆积三年之久的400吨垃圾。她就是这样,在为群众办事时,毫不顾及自己的利益,总是把“大家的事放在第一位”。在记者采访时,社区的居民纷纷诉说“他们的总理”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事迹:为修好爆裂5处的上水管道,她含泪在大雪天跪在开发商的面前,虽受尽屈辱,但终归为民办了好事;为了消除一楼因暴雨淹没的损失,她带病跳下污水中,奋力用手掏拉圾,挖污泥……谈起邓主任感人事,大家滔滔不绝。据了解,邓菊梅担任社区主任以来,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她调解矛盾纠纷百余起,帮助后进青年30余人,照顾孤寡老人5人,为特困户、残疾人捐资不少于3万元,还投资7万元为社区建成办公楼,使环南社区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
由于邓菊梅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了一个普通党员的力量和先进性,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西安市委市政府还在全市开展向邓菊梅同志学习活动。就在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之时,她又自筹资金20万元,建成300多平方米的“邓菊梅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使社区年安置下岗人员400余人,并先后成立了社区水暖维修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回收服务队等11支便民服务队,让“菊梅精神”通过这些服务队更广泛地在社区为老百姓办实事。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