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妈,我今晚不回去了,在同学家。’我问他不回来干嘛?他说:‘做×呢!’”
据王女士讲,3月19日上午,16岁上高一的儿子小志(化名)说要自己买衣服,便拿了200元钱,中午11时左右一身韩式打扮的儿子兴冲冲的敲门而归,一看到他穿着滑板裤,大大的裤兜,屁股后面还坠着粗粗的链子,她就想起电视中的流氓地痞,一时忍无可忍便破口骂儿子:“我看你这身打扮从上到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氓,无赖……”当时孩子什么也没说就出去了,可晚上9时还没回家。打通儿子手机时,儿子便给了她当头一棒。
3月21日上午12时记者见到小志,他告诉记者第一次买衣服本来是想让母亲夸夸他买的哈韩服,可母亲却骂他是流氓!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对母亲说那种话时,他说:“我要她知道她伤我有多深!”后来他告诉记者:“其实那种事我平时想都不敢想,哪敢做啊!”
针对小志恶作剧行为的原因,记者采访了西安市青少年健康委员会特聘讲师刘劫老师。他说:小志之所以恶作剧,完全是因为母亲伤害了儿子的自尊,父母应该向自己当年接受喇叭裤一样,接受、理解孩子的择衣标准。同时,他告戒为人父母者对待孩子要
“优话”,切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防孩子因自己的一句恶语走向极端!
本报实习生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