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奋力飞腾逐大波

——记陕西东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黑记

2023年10月03日

李伟 杨乾坤 刘鉴

董事长李黑记近照

“万里长江游鳞小。奋力飞腾逐大波”。在中国西部百万行政村中,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就像万里长江中的一片游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自从李黑记担任村委会主任不到十年,这个七百多人的小村子犹如鲤鱼跃了龙门,一跃成为西部“第一村”。七百人拥有十多亿元资产,2004年销售收入84.48亿元,利税5.6亿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李黑记,在东岭这小小的舞台上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事业。

严格来说,东岭村过去还称不上一个村。它只是联盟村六个小组之中最穷的一个小组。七八百口人靠着300多亩薄地种菜度日。由于穷,村中年轻人偷盗的、吸毒的、打架斗殴的现象经常发生。看着这一切,一向爱读英烈传、胸怀大志的李黑记发誓要让村民富起来。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在艰难中寻找机会。

八十年代初,联盟村利用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办起了许多乡镇企业,联盟服务部就是其中之一。可是由于体制僵化,办了多年,仍然是靠加工黑白铁皮、制造铁桶、烟筒艰难度日。1988年,服务部出现了伤亡事故,村上又没有钱处理后事,服务部因此几乎散伙。这时村领导找到李黑记,希望他承包服务部。李黑记临危受命,从此开始了他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事业。

李黑记借钱处理伤亡事故,用自己和弟兄几个人的家产做抵押贷款在服务部的基础上办起了东岭机械铆焊厂,生产水泥钢钉和冷拔钢丝等金属制品。当时钢材紧张,他亲自到钢厂,以诚心感动了人家,钢材源源不断地运来。1991年,宝鸡市十多家钢材经销商订购的钢材运到宝鸡,但是钢材价格天天下跌。这些经营商一看要亏本,反正没有付货款,就耍赖拒收。钢材在火车站堆积如山,车站要罚款,钢厂情急之中找李黑记帮忙。李黑记想,做生意就要讲诚信互利,追求双赢。虽然他当时的实力还小,但为了帮助钢厂解决燃眉之急,还是想办法把这批钢材全部销完,按期把货款全部送到钢厂。

李黑记表现出的商业道德感动了钢厂,从此他们成为牢固的合作伙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钢材市场形势日益看好,在钢厂的支持下,李黑记以诚信为本建立起钢材销售网络,生意越做越大。但职工思想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他三请党代表,请原先在宝鸡市纪检委当领导退休回到村上的老岳到企业为自己把关,同时自己积极申请入党。到1995年,承包期已满,联盟服务部已经积累了6000多万元资产。按道理讲,李黑记当初承包服务部时和村上签定的合同是“按期交纳承包费,盈亏自负”,这些钱应该是李黑记个人的。但是这一年小组开会选举村民小组组长时,有群众当场问这些钱算谁的,李黑记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没有钱不行,只为钱活着也不行,我的理想是让全村父老都过上好日子,所以这些钱都是组上的!”

为了这句承诺,从此6000万元全部归了集体。

担任村民小组组长后,李黑记主持企业在1996年成立了东岭集团,并将企业与村民小组融为一体,走上了“以企带组,组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创新之路,后来,东岭成为一个单独的村建制,老岳也被村党支部选为书记。为了东岭的发展,他们在村上展开了“六个敢不敢”的大讨论。主要有:敢不敢把村办企业推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敢不敢在改革大潮中与同行争领先地位?敢不敢走出陕西,到全国争市场?敢不敢在产业交叉的延伸段开辟新领域?敢不敢在企业管理中创一流?引导群众结合东岭的发展史讨论,使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接着,他们又通过两委会确定为村上办的13件大事。改变了村容村貌,成立了老人协会,组建了东岭秦腔自乐班、秧歌队和管乐队,130多小学、初中学生全部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制教育。村上还规定,凡考上高中的孩子奖励500元,考上大学的奖励1600元。

2000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全体村民成为企业的股东,户户持有股份,每年领取20%的分红。2001年,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李黑记又主持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一片现代化东岭新村。如今,村中有宝鸡市一流的托儿所和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健身中心等。每户平均居住面积130多平方米。55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每年都有11800元退养金。孩子从托儿所到高中免去所有学杂费,由村上统一支付。村中拥有小卧车的家庭就有20余户。全村具有劳动力的390名村民都有一份工作,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学有所助,少有所教,中青年有所业”,提前进入小康社会,成为农村城市化的典范。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这是李黑记的口头语。移风易俗是村上重视的大事。村上提倡厚养薄葬,规定凡去世三天内火葬的,村上给2000元丧葬费,并提供大小车辆;不按规定办的,不仅不给任何待遇,还要批评教育。

敬老爱幼是建立和谐村风的重要内容,村上从2000年开始组织老人外出旅游,许多一辈子没出过宝鸡的老人们到南京、上海和苏、锡、杭以及港、澳旅游后感到真正见了世面,转变了观念,他们说:“如今遇上盛世,托黑记的福,村上大发展,让我们旅游,看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大好形势,活得真高兴。”

扶正气、祛邪气,培养村民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念是村党委和村委会心中的大事。每年村上都要评出好婆婆、好媳妇、好职工和十星级文明户,然后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关注落后个体,扶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东岭村原来有11名失足青年,李黑记对这些人不歧视、不排斥,为他们安排了工作,经常关心他们政治上的进步,这些人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多数还成了先进。人们都说,李黑记像春风一样,使枯木衰草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在李黑记的领导下,东岭村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村民富足、勤劳、和谐,热爱集体。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村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陕西省敬老模范村”、“陕西省园林示范小区”等数十项荣誉。

“发展是企业最大的机遇;不发展,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李黑记经常这样告诉大家。所以年销售收入已达到1840亿元,他们仍孜孜以求。正是有这种危机意识,五年来他带领东岭集团主动参与国企改革,先后采取兼并、租赁、控股、改制等不同办法分别把凤县锌品厂、宝鸡焦化厂、陕西略阳钢铁厂、宝鸡市八方山铅锌矿业公司、西安第一轧钢厂、陕西省木材公司等8个大中型国有企业纳入自己旗下。在李黑记的管理下,这些原本亏损或者步履艰难的企业,无不起死回生,焕发生机,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2000年5月,国家投资1.68亿元建设7年才投产的凤县锌品厂亏损过亿元关门停产。东岭进入后,7月恢复生产,8月扭亏,10月决定把一万吨扩建为六万吨规模,投资3.5亿元的大工程,只用了一年就建成投产。东岭凤县锌品厂2003年赢利6000万元,2004年实现利润超过1.2亿元,成为中国锌冶炼行效益最好的企业。

在参与国企改革的同时,2003年底,李黑记又做出重大决策,投资16亿元,建设一座年产70万吨焦炭、10万吨铅锌的大型企业。今年元月27日,70万吨焦化生产项目已经竣工投产。10万吨铅锌项目目前已经完成70%的投资,预计年内投产。2005年东岭集团的销售总额将超过100亿元!

如今许多人都在问:东岭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为什么原来陷入困境的企业一到他手下就能起死回生、焕发生机?

奥妙在于李黑记知人善作任。

李黑记有一句广泛传播的话:“容天下人,干天下事”,正是由于有这种干大事的宏伟志向和广阔的胸怀,李黑记才有一种对人才的强烈的凝聚力。当年在李黑记承包联盟服务部时,有一个经常给他出难题、告他状的村领导,在李黑记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曾担心李黑记给他穿小鞋,想不到李黑记还让他到一家村办企业当领导。在建设凤县锌品厂5万吨冶炼工程时,他三下关东,高薪请来四十多位专家。这些专家使他在工程建设中没有走一点弯路,节约资金上亿元,节省工期一年多,创造了中国同类工程建设的高速度和高效益。

2002年9月,建厂30多年的宝鸡焦化厂陷入困境,职工不断集体上访。宝鸡市委领导找到李黑记,请他出面救活焦化厂。李黑记立即从国内一家钢铁公司请来一名焦化专家,很快扭转了局面并且使焦炭质量上了一个等级。2003年,这个建厂30多年效益最好时赢利没有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一下子赢利4000多万元!2004年,李黑记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力排众议,支持专家进一步搞化产改造,经过改造,他们不仅变废为宝,每年新增1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还净化了空气,受到环保部门的肯定。职工为李黑记善于识人、用人、敬人的品格所折服,说李黑记“在全国挑选一流的人才干大事业。”

梁宝平,是东岭村土生土长的青年。高中毕业回村后,李黑记看他是可造之材,先把他安排到拉丝厂锻炼了一段时间,然后领着他搞销售,跑业务,最后让他单枪匹马到西安闯市场。他很快在西安钢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现在每年销售钢材30多万吨,销售收入超过十亿元,占西安市场60%的分额。近十年来,在他手下还培养、锻炼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销售人才。这些人现在在全国各地大显身手,使东岭成为全国最大的钢材销售商之一。

东岭发展起来了,但是李黑记经常在想“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这些教导。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从不拖欠国家税款,2000年以来,累计纳税5亿多元。近年来他不但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接收了一个又一个危困企业,使9000多名在困境中的职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过上了好日子,他还积极向宝鸡市公益事业等捐助3000多万元。去年,他结交了陕西省劳动模范、贫困山区麟游县紫石崖村党支部书记李秀英。李秀英在偏僻贫穷的大骨节病高发区带领群众引水、修路、建校,治穷致富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考虑到东岭村富裕之后人们可能会不知不觉丢弃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带领所有干部,带着大量捐助资金和物资到深山里学习,并决定帮助紫石崖村建设养殖场,支持山里人脱贫致富。他到麟游山区学习后所写的文章《感悟李秀英》在当地传媒发表后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成为当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资料。他和李秀英都成为党员学习的典型。

虽然他现在成功了,但是他还保持着过去那种好学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变为整个企业的财富,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企业。

虽然他现在执掌着拥有28亿资产的东岭集团,并且在获得了“全国乡镇企业优秀厂长经理”、“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陕西民营功勋企业家”、“陕西省劳动模范”等一系列殊荣,但是他还保持着一种很深的平民情结。

十七年的奋斗使李黑记更成熟、更谦谨、更富有经验。他已经从一片小小的长江游鳞蜕变为在市场经济海洋中的弄潮者。我们期望着他在国际市场上搏击风云,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展示西部农民企业家的风采。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3/2005033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3/31/2335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