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飘着小雨,空气显得格外清爽湿润。
初春三月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格外的不同寻常。手术室里,产妇因麻醉有些昏昏欲睡。手术台上的医生却一刻也没闲下来。只听到手术刀与托盘碰撞时发出的脆亮的声音。不一会儿,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手术室里传出。主刀的那位医生双手托着一个新生命,轻轻地交给了身旁的护士。那个小家伙显得异常兴奋,手脚不停地扑腾,宣告着他的到来。主刀的医生露出了欣慰而疲惫的笑容。这是她今天上午的第四台手术了,从早上八点进手术室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十分,一刻也没有离开那个手术台。
她就是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产一科主任徐剑秋。
就是那双手,迎接了连她自己也数不清的新生命。四台手术下来,其中一位护士说:“做手术不只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更是个技术活。一天下来,累得人躺到床上就再不想动了。”
周二,又是徐剑秋坐诊的日子。早上七点半,她就来到了门诊。楼道里已经排队等候了很多找她的孕妇。听护士讲,坐诊的日子,徐剑秋总是早来。找她的病人也特别多。院领导提出每天限量挂号,减轻她的工作量。但被她拒绝了。她希望每一位来找她的患者都能看上病。在那个十来平米的房间里,她需要一直不停地来回走动。询问,记录孕妇情况后走到病床,为孕妇量腹围,测胎心,再回到办公桌制定产前检查计划,解答孕妇的疑问。一整上午,徐剑秋滴水未沾。她说:“坐门诊不敢喝水。患者多,疑问也多,去一趟厕所怎么也得两三分钟。把这时间省下来也可以解答患者的一个问题了。”一位已经怀孕36周的孕妇,在母亲的陪伴下找到了徐医生做检查。一切按正规程序进行着,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这位孕妇却在临走时,从包里拿出了一袋糖果放到她的桌上,“徐医生,看你的嘴巴都裂了,不喝水,吃块糖吧。”到中午十二点四十,最后一位也是这个上午的第56位患者也检查完毕了。
笔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在这56位患者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会在做完检查后再折回来咨询她。这样下来,她一上午差不多接待了80位患者。她说,坐门诊,要耐心的给孕妇讲解注意事项。越是快到下班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患者见快下班时等候的人少了,就会向医生提出很多问题。没有耐心是不行的。
最后一位患者满意地走出了门诊室。徐医生这才起身拿起水杯。笔者看到她一只手撑着腰慢慢地走了出去。身后的一位护士小声的说:“徐医生腰不好,患有椎间盘突出。”徐剑秋说:“我的生活很简单,就是门诊,手术。我的身体也很好,最多一上午可以连做5台手术没问题。”
下午两点,她再次精神饱满地出现在门诊室,开始细心地为新一轮等候的患者检查。 实习生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