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铁路工程集团公司几乎无人不知杨超。她凭着自己的勤奋,专业、精算、体贴被同事们誉为“女中豪杰”“知识富翁”“报价高手”和“知心大姐”。
杨超今年48岁,是集团铁路开发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城市轨道和铁路工程的投标工作。在从事经营开发工作的五年中,她主持铁路、公路、市政、水利等工程投标300多个,中标价值15亿元。杨超说投标是一个很富挑战性的工作,它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素质,因为面对的结果常常会是失败,失败了可以让人瞬间失魂落魄,等于大家付出心血做的所有工作变成了零。不懂行的人认为投标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其实不然。从信息采集人员把哪里要修建什么工程的信息带回来后,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而作为杨超必须要到工地考察,要到建材市场去调查材料的售价。这些带有体力的支付还不算,最重要的是在做标书时要揣摩招标单位的想法和竞争对手的思想。往往一个工程的投标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其间的酸短甜苦辣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五年来为了勘察投标工程现场,调查掌握准确的现场资料及当地的材料价格,她跑遍了陕西全境及北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青海等十几个省市的乡村,火车、汽车、马车、三轮车等当今所有的交通工具她都乘过。水田、旱地、沟壑,她都留有足迹。
2001年7月为了竞标广东地铁,她带领技术人员废寝忘食、两个月没有回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做标书当中,当时女儿高考要填报志愿,给她打电话,但由于忙,她只能把这件事情交给女儿自己去做,以至于女儿成绩很好,却没上上想上的学校。她只好让女儿重新复读一年。熟悉的人常说,工程开发这碗饭难吃,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很残忍。2001年9月,大连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时限只有7天,根本来不及订票、买票,杨超不顾已是中年且不好的体质,硬是同年轻开发人员一起连续30个钟头站在火车上,凭着面包外加矿泉水直奔到大连,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认真仔细编制标书后,终于圆满的完成了投标任务。
杨超常爱说一句话“改革就是喜新厌旧”。为此在标书的内在编制质量和外观装潢上,她要求都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标书外装饰上有所创新,她每到一处地方,就搜集一些新参考资料、想法设法观摩各类工程现场取人之长。在发现别人标书有独到之处时,她会牢记心中,回来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在工作上有人说她刻薄、不会关心人。杨超说,她对她的员工都充满了爱,但是对他们也有一个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对企业负责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投标工作干好!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