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狡猾的资本家

2023年10月07日

□柯喜堂

资本主义为何“垂死”而未死?近读哈佛商学院商业历史教授托马斯K·麦克劳所著的《资本主义世纪》,我寻求这一问题答案的企图虽未实现(事实上,这是一本评述资本主义成长史而非衰亡史的书),却也别有发现,即资本主义迄今未亡,或许与资本家包括企业家、金融家以及经理人端的狡猾不无关系吧。

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资本家的巨大财富积累,无疑来自对雇佣工人创造的这部分价值的榨取。对马克思的这一学说,我至今坚信不疑。比如被称为美国商业史上“传奇英雄”的亨利·福特,凭着他于1908年推出的“T型车”(一种简单耐用的敞篷轿车),并采取大规模生产和低价促销战略,不仅使他在近20年间稳坐美国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头把交椅,亦为他带来了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过,令人惊异的是,尽管采取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当然,创造的“剩余价值亦大),但福特公司却不曾闹过“工潮”。个中原因,恐怕便在于老福特在处理劳资矛盾上的“狡猾”了。如该公司在连年获取高额利润后,不等工人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即在1914年主动宣布大幅度增加工人的日薪,一天5美元,比当时美国企业通行的工资标准高出一倍不说,并且把工作时间由9小时降为8小时。进入20年代,福特公司又率先把周工作日从6天改为5天。当然,老福特并不傻。上述改革乍看增加了工厂成本,劳动时间亦被削减,但大工业化生产以及设备改造和技术进步,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的“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语)并未减少。何况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使工人能够以较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工作,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二是工人收入增加了,不啻又为汽车市场多了一个潜在顾客也。同时,亦软化了劳资矛盾。如是看来,你能不叹服资本家真他妈的狡猾了。

当然,这类狡猾并不限于一个老福特,只是各有各的高招罢了。如上世纪20年代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终生雇佣与资历工资(尽管能享受这一待遇的主要是大公司的熟练工人,且大都集中在男性雇员),对稳定企业技术队伍,以及缓解劳资矛盾,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据说随着近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这一制度亦正受到冲击)。调整劳资关系,也离不开满足工人的某些政治需求。这方面,只要不损及资本家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亦愿作出某些妥协。即如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便通过了“共同管理”法。其中明确规定,在500人以上工厂,监理会中工人代表应占三分之一。同时,工人可通过工厂委员会影响管理云云。这种经济民主,既满足了工人的政治需求,又减少了投资风险,资本家又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像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建立庞大的福利体系等等,都不难看出资本主义或资本家的“狡猾”所在:盖任何社会,要是忽视社会正义,公平竞争,或不能建立相应的利益分享机制,则极可能危及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试想,在一个矛盾尖锐,危机四伏,充满恐慌、失望甚至怨恨情绪,并因此诱发政治动荡乃至暴乱或革命的社会环境中,经济又怎能正常发展,资本家利益又如何保证呢?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家的“狡猾”,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迫于工会和工人压力,抑或对经济大萧条以及缘此激化的社会矛盾的恐惧记忆),归根结底只是出于维护资本家利益罢了。用马克思的话讲:“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指资本家)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如是,资本家的“狡猾”,看来主要在于他虽嗜利成性,却又深谙“有钱大家赚,自己才有得赚”的道理,从而能够——尽管往往被迫的——用理性约束自己欲望罢了。

不要小看这种“狡猾”。读读时下国内媒体有关“民工荒”的报道,不难发现目前国内企业家缺的,恐怕正是这种“狡猾”。据南方一家媒体称:珠三角改革开放20余年,迄今民工工资仅增加了80余元。工人待遇如此之低(月工资普遍五六百元),工作时间又往往长达十一二个小时,还不发加班费,不闹“民工荒”才怪哩。同时亦导致劳资关系紧张。有的企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采取罢工维权的事儿也时见于媒体。现在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窃以为一是鉴于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诸如劳资矛盾、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之类问题亦日渐突出;二是相关制度、机制(如利益分享机制)滞后,未能跟上。如是,对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对此类问题自是责无旁贷,须设法解决;对国内企业家或社会而言,我看亦不妨学学西方资本家的“狡猾”吧。

上篇:高校腐败连连案发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4/2005040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4/08/26329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