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别信封”的说法在很多地方流传——每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手中,都有几个专用信封,这些装载着建议、意见甚至冤案申诉的信封可以直达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不得拦截。
“这种特殊的信封,让人心里产生一种敬畏感。”浙江某地的一位官员说,“因为担心地方上的问题会被捅上去。”当地一位知情者说,一位私营企业家对其企业进行扩张时,屡屡遭到地方政府的“吃、拿、卡、要”。但得知这位身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企业家拥有“直达北京”的“特别信封”时,不轨行为马上收敛了。
“特别信封”的“震慑力”
3月2日,当十届人大代表张燕进入驻地——北京国谊宾馆601房间时,一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准备的“特别信封”,就已经整齐地摆在了桌面上。
张燕对记者称,“我当选代表七年来,每年,两会都能从会务组领到这些信封。去年是7个,今年增加到9个。”她说,在成为代表的7年中,她一共使用过两次信封。
2004年7月,西安的数十名工人找到张燕。他们针对工会法反映情况说,由于在该法的执法检查中难以反映工人的声音,某些问题不能解决。职工们希望在以后的检查中,能够听取最基层的意见。于是,由张燕起草的相关建议被装入“特别信封”中,寄往北京。
大约30天之后,她的建议得到了人大的书面肯定。她本人也同时被聘任为执法检查员,参与陕西省对工会法的执法检查。
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姚秀荣说:“两届的人大代表,10年时间,我寄出的专用信封不下1000封……反映的问题全部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并且相当一部分得到及时的解决。”
“特别信封”使用比例较低
姚秀荣说,在八、九两届人代会上,这种“特别信封”是在总理作完工作报告后各小组分组讨论时,由工作人员发放到代表手中的。而各位代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工作人员索取更多的信封,她的1000个信封就来源于此。
其实“特别信封”的使用比例是比较低的,关于此张燕说,由于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反映到这里的问题必须足够重大。
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承志与张燕遵循着同样的原则:“区里能解决的问题不拿到市里,市里能解决的不拿到省里;省里能解决的不拿到中央。现在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越来越细,很多难题给市政府、市人大打电话反映,基本就能解决。全国人大代表的话,在市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据《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