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现实却是:“广厦千万,仍旧在建,普通百姓,望房兴叹!”近年来房价的持续疯涨,将许多人的购房美梦无情地击了个粉碎。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2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可谓不快,但是,遗憾的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与房价增长的速度相比,却如龟与兔的赛跑。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全年增长14.4%,其中,全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最近提出的《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居民住120平方米才算小康”,按照这一标准,在北京这“120平方米”一套房子的价格相当于一个普通北京市民40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报告》提出的最后一项指标,居住消费支出比率是25%,也就是说,老百姓挣的钱1/4用于居住。按照这一标准,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要想购得这一套“120平方米”的小康住宅,得花上160年。
如果,我们不按照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陈淮博士他们提出的这个“120平方米”小康住宅标准,仅就60平方米算,这“60平方米”一套房子的价格也相当于一个北京市民20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按照“老百姓挣的钱1/4用于居住”这一标准,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要想购得这一套小康住宅,也得花上80年。
然而,就是面对这样的房价收入比,还是有不少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四处兜售房价上涨论,疯狂鼓吹诸如“中国的房地产不存在泡沫,中国的房价还将继续上涨”之类的论调。
如果房价真的继续上涨,那么,试问在此辈独享广厦、安居无忧、窃喜之余,普通市民苦苦挣扎到何时才能圆了住房梦呢?如果,一个社会,连中间收入的阶层,穷尽一生也难以购得起一套用来安身的住房,那么,这个社会能称得上和谐社会吗?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同吃饭、穿衣、出行一样,住房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离开了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其他的一切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房价在目前的高价位状态下,依然持续疯涨,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那种“强者拥有房千间,弱者身无片瓦居”的局面。这样,社会和谐又从何谈起?
不论是从经济自身的发展也好,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本来目的也好,当前,刹住房价疯涨,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