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渭河污染:弦断有谁听

2023年10月07日

□杨乾坤

“泾清渭浊”的成语,流传了几千年,也争论了几千年,读书人引经据典,有言泾清渭浊的,有言渭清泾浊的。其实,那清浊还是彼此相仿佛。你想,同在黄土地上流淌,又同在植被遭破坏的水土流失中流淌,哪能不浊?所谓泾清云云,大抵是对于渭河相较而言罢了。《汉书》中就记载:“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可见清浊并不分明。

而如今,分明了。但不是清浊之分,而是恶浊之分。泾水浊,渭水更从浊而至于污;泾水色黄,渭水色黑,毕竟黑色势大,所以泾水入渭后,流经不远,便同流合污了。对渭河的严重污染,人们忧心忡忡,自然也物议沸腾。

问题严重了。故尔到得1998年8月,省上出台了《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很是详备,包括总则、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共五章四十六条。也是在当时,省上也成立了陕西保护母亲河指挥部。见此消息,人皆仰望,以为仰日月之辉,将见污染绝迹而清渭东流。

谁知渭河非但不清,污染反而加重。

过了近一年,即1999年7月初,有感于渭河水色变黑水质发臭,笔者曾去省上有关部门采访,当时与接待者有这样一番对话:问:“国家治淮了,陕西何时治渭?”答:“治着哩。”问:“可渭河水越来越黑越臭”。答:“慢慢来”。“随之,接待者话锋一转:“你报道渭河的事,要正面报道我们关了多少小造纸厂……”

渭河都成了这样,还要让一味歌功颂德,作为记者,能泯良知么?于是我随即在西安咸阳采访,眼见了〓河沣河水的黑臭,渭河两岸排污口的狞恶,写成了文章:《渭河污水横流关中》,发表在当年7月9日的《陕西工人报》上。其中痛心地写道:“渭河因不断遭到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等巨大污染,使得它雪上加霜,水色由黄而灰,由灰而黑。”并引用受访者的话说:“常闻到渭河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文章写了,也发表了,然而人微言轻,只好无可奈何。

又两年,但见沣、〓、石川诸水皆黑色,气味臭,渭河水黑色加剧,秦人怨声载道。

又两年,夏收刚过,满地麦茬,渭河交口灌区放水浇地以便夏播,笔者走在渠岸,见黑水浊臭,浇了的田地里,臭味散发。农民骂娘了。

又两年,便是2005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对渭河的专题调查,发现渭南黑臭污水源源不断排进渭河,西安渭河河堤两岸排污管随处可见。渭河水中的多项污染物含量都严重超标,全年监测的氨氮值超地面五类水标准的5.9倍,其污染之严重,可和排污口相比。权威人士指出,渭河水比国家污染排放标准还要差,渭河实际上就是“关中最大的下水道”!

这次声音大了,不知有人能否听听。我们对治理渭河污染,有主管部门,也有主管人士,更有省人大的法规,其中明确规定:“省人民政府和渭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渭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年度计划内予以安排。”并规定这些政府,“每年都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情况。”

莫非是法三章,话一句耳。如其不然,渭河何以一至于此!治理渭河污染,弦断有谁听!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4/2005042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4/22/26375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