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卓瑶·
最近,西安一家媒体就“五一”黄金周市民出行计划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竟有56%的人选择放弃出游。何也?缘于各地纷纷传出知名景点涨价的消息,高门票唬住了市民,扫了市民的游兴。涨价,涨价,涨价!黄金周已成为近几年来旅游景点涨价的一大“商机”。大到一座山、一个湖、一条沟,小到一片林、一眼泉、一个庭院,能收则收,能涨则涨。即使召开听证会,不过也是做秀。15元,30元,60元,120元,成倍翻番。据媒体披露,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门票“五一”黄金周居然要涨到245元。过半人放弃出游,无疑是向这些知名旅游景点踢去了重重的一脚。
门票到底该不该涨价?从目前的国际上各大旅游景点来看,降价是总趋势,收门票的地方在逐渐减少,能不收就不收,能少收就少收。属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公共教育和科普类的博物馆、科技馆,绝大部分都不收门票,属于自然风光的景区、公园,游人进去也是免费的。许多国家还对风景名胜区收费立法,明确规定门票价格一般也不得超过当地国民月收入的千分之一。我们的门票价格本来就很高,现在不降反涨价,就让人越发猜不透。自然资源是国家的,景区怎能想涨就涨,谁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245元,是国人月收入千分之一的多少倍,谁享受得起?老百姓不踢它一脚才真正是怪事。
景区通过门票收取一定资源补偿费用并不为过。问题是决不可采取杀鸡取卵、雁过拔毛,把公共资源当作为谋取暴利(尤其是某些个人和开发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