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立平
黝黑的皮肤,印记着延安电信飞速发展的快讯;壮如铁塔的身躯,足以架起圣地电信通向千家万户的每一根光缆;急匆匆的脚步,丈量着黄土地里嗖嗖延伸的信息高速公路;深邃的目光,倾注在中国电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就是他,延安市电信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立平,一个从黄土地里走来,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人类最先进管理思想乳汁的电信企业人,毅然决然地带领延安电信分公司走向“学习型企业”创建之路,把革命圣地延安的电信业领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时期。认识他,熟悉他的人,都习惯于嬉称他为“打造圣地顺风耳的掌门人”。
立足本职 永铸辉煌
1962年出生于延安市宜川县的张立平,从1982年毕业于陕西邮电学校通信电源专业,走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就与延安电信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他又考入西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班深造,力图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塑造他电信工作者崭新的人生。
担任领导前,张立平就以执着的奋斗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得到了身边同志和组织的认可。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是从严要求,工作精益求精。特别是在担任黄陵邮电局长以来,他本着“超前规划,超前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了本地网优化改制和补缺配套工程,率先在全区实现了本地网交换自动化;率先将电话号码由五位升至七位进入延安本地网;率先在全区实现了本地网传输、交换数字化;率先在全省县级局开通了GSM移动机站;率先在县局实现“三通”。2001年8月出任延安市电信分公司总经理之后,企业连续三年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在16%以上,名列全省电信前茅;到2002年底,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98亿元,固定电话总数突破25万户;2002年无线市话和ADSL宽带业务从无到有,仅当年就发展10612户和1229户;同时在全国电信系统推出“创建学习型企业”宏伟构想,成为全国电信系统的典型。
1996年12月,他被共青团延安地委、延安地区工业经济局、延安地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授予第二届“延安地区优秀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1997年4月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农村通信‘三通’建设先进个人”;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分公司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创佳评差”先进局委;2002年度在延安市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管理协会联合对电信服务窗口、公用电话、电话装、移、修等10个对外服务项目的5000名用户调查中,全市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达到89.48分。2003年元月,分公司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3年业务收入计划进度在全省名列第一,增幅全省名列第二。2004年8月,延安电信在全省通信行业中,唯一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10月被省总工会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示范单位”,2004年实现通信业务收入2.4亿元,完成计划名列全省第一。今年张立平被光荣的评为延安市劳动模范。
身先士卒 真抓实干
张立平是一个勇者,更是一个智者。多年的县局工作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2001年受命出任延安电信分公司总经理后,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跑遍十二个县局及二百多个镇点,广泛接触为他在管理上的创新准备了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缜密思考,他果断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把延安电信建成全面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团结拼搏、同创价值、追求完美沟通、奉献民众生活的新型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并亲自参与制定出了“延安电信三年发展规划”。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张立平深深认识到一个企业必须要以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他先后组织修订完善了企业议事决策、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财务管理、服务质量监督检查、通信建设、运行维护、党风廉政建设等近50种制度办法,并整理编制出《延安电信制度汇编》,使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办法的的落实,需要一套科学的实施体系。他把自己MBA学习中的理论思想与多年的工作经验紧密结合,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在制度办法的执行过程中,特别是涉及企业重大投资、经营业务的决策等方面,始终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集体讨论,科学决策。
把智慧、青春全部奉献给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的张立平,提出把延安通信网建成“高水准、高质量”的精品网络,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投资最大的整治工程全面实施。通过近一年时间,公司先后对全市47处中心机房、371处交换接入网点和市话156个交接箱、农话123处接入网,共计长达463.65公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整治。与此相配合,全面实施了管线资源调查和“九七下县”工程。艰辛的付出,获得丰硕的成果,整治过的线路障碍下降了70%,在网设备的潜力得以最大发挥,全网运行质量全面提高。省公司为此在延安召开了现场会,集团公司张继平副总经理来延视察后感慨地说:“如果全国电信各个机房能够达到延安这样的标准那我就放心了!”
身教胜于言传,自己的行为是最好的证明。2002年7月4日凌晨3时,当子长县特大洪灾的报告电话打到他家时,他不顾一切往现场赶,几次洪水淹没到车腰,几次险中为夷,凌晨7:40分,正值洪水高峰的第一时间赶到子长。全县包括县城和12个乡镇,35个交换,接入网点阻断,12087个用户电话中断。面对严重灾情,他现场勘察、现场指挥与大家一起战斗在抗洪的最前线,他的行为在员工中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在水、电、路、话等基础设施中,通信最早得到恢复。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展现了电信人优良的工作风范。
高瞻远瞩 与时俱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延安电信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如何在动荡的行业竞争中使自身优势得到极大的发挥;如何使领导和员工的工作取得创造性突破;如何将延安电信6个多亿的有形固定资产扩充到无价的人力资本上;如何让延安电信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立平一直在思考着,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了美国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管理圣经的书。在各种理论泛滥、管理模式横行的今天,处于混沌之中的他如同看到了曙光!吸收《第五项修炼》中前卫的管理理念,顺应江泽民提出的“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发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雄厚的文化底蕴,2002年3月,他果断提出将延安电信分公司打造成学习型企业的大胆创举!
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一个八百多人的企业决策者,他深知自己决策所带来的结果,责任之重大,容不得有半点含糊。为进一步了解“学习型组织”,他先后奔赴上海、北京等地考察。但目前国内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那么所面临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既然想到了,别人敢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就是凭着这股子拼劲和执着,经过精心策划后,2002年7月7日延安电信学习中心启动大会隆重召开,省公司副总经理张民和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张民教授为中心揭牌。会上张立平提出了“用三年的时间将延安电信打造成学习型企业”的阶段性目标,并把这三年细化为三个阶段实现。2002年9月张立平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了以“变革、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学习型组织国际论坛”(应承办单位——世纪愿景管理学习专业服务机构之邀请,《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应邀首次来华,并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不懈的努力增强了他奋发的自信。
在他的组织带动下,延安电信学习中心有了自己的愿景、使命、目标。同时倡导创办了内部刊物《学习之声》,组织开展品牌学习互动活动——“呱呱星期五”建成由员工自主管理的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利用公司网络优势在“延安信息港”网站上开辟延安电信学习政策“内部通道”。通过和员工学习上的沟通,他提出了向人学、向事学、向好的经验学等精辟论断,为学习型企业建设指明方向、确定目标。
员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公司利益的源泉。为提高员工素质,在人大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协助下张立平聘请了全国前沿知识领域的专家教授对50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进行MBA培训;号召各部门成立学习型部室,分专业成立学习型班组,抽出业务骨干进行岗位学习培训;主张用个人学习推动团队学习、团队学习带动个人进步;鼓励员工岗位创新,通过学习中心提供知识共享平台,达到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得出了“终身快乐学习”的美好愿景。
作为一个有近20年管理经验的领导者,他深知任何一项改革,如果不涉及制度的革新和利益上的重组,是称不上真正的改革的。作为总经理党委书记,他是以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最大化统一作为企业经营目的。他结合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完善了促进学习的奖罚制度,全面推进了学习型企业建设。
面向未来 孜孜追求
做为一名决策者,张立平把企业追求目标始终盯在未来,并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应对着电信业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有这样一个故事使他受益匪浅: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他会立刻从这跳出。但是如果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当温度慢慢上升,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他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环境中剧烈的变化,而不能感应缓慢、渐进的变化。
在一次大会上,张立平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了所有员工,要求大家明白寓意,通过学习不断地锤炼,把自己进化成一只敏感的青蛙,学会调整自己,勇于改善我们的生存本领。最终使延安电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企业并延续下去,用一百年的时间继续巩固中国电信的市场竞争优势!
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以张立平为首的延安电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延安电信一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定能为延安人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延安市电信分公司工会供稿 刘冰组稿)
延安市劳动模范、陕西省电信公司延安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立平偕全体员工热烈祝贺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即将召开!